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孝女挽诗》
《孝女挽诗》全文
明 / 成鹫   形式: 古风

何须慧剑断恩爱,儿女痴情等三昧。

何须大药回死生,期颐殇夭皆刍灵。

君不见隐泉马卧仙,达天知命无拘牵。

一朝孝女委幻泡,悲吟抆泪中拳拳。

问君孝女得闻否,细说聪明不去口。

生来三岁识之无,率性因心成孝友。

移鞋扇枕奉晨昏,色笑承欢非暂偶。

四岁受姆训,五岁习女红。

六岁七岁知大义,德言工貌咸贯通。

年甫八岁齿加长,置身直与姬姜两。

蓬莱仙籍早知名,合浦明珠先去掌。

病中诀别语喃喃,宽譬爷娘免悲怆。

明知寿夭天有权,生顺死安归自然。

蜉蝣岂慕冥灵老,蕣华不羡赤松年。

呜呼,丈夫有女贤如此,莫怪痴情聊复尔。

痛哭天低白日昏,猿鹤闻声皆陨涕。

无由招得女英魂,万古湘江同逝水。

为君写作述哀词,留与人閒作青史。

(0)
鉴赏

这首《孝女挽诗》是明代诗人成鹫所作,通过对一位孝女的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品质和对父母深沉的孝心。诗中以“何须慧剑断恩爱”开篇,表达了对儿女痴情的赞美,认为无需借助外力,儿女间的深情厚谊自能超越世俗的束缚。接着,“何须大药回死生”一句则暗示了对生死的豁达态度,认为生命的长短并非人力所能控制,重要的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孝。

诗中通过“隐泉马卧仙”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孝女的超然境界,她仿佛已经达到了通晓天命、无拘无束的境界。孝女在临终前的言语,既是对父母的安慰,也是对命运的坦然接受,体现了她的智慧与慈悲。诗中还提到了孝女从小便展现出的聪颖与孝行,如三岁时即能识字,四岁开始接受教育,五岁学习女红,六岁七岁时已懂得大义,德行、言辞、技艺、容貌皆能兼备。

最后,诗人感叹于孝女的早逝,以及她对父母的深切关怀,即使在生命即将终结之时,仍不忘宽慰父母,表现出极高的道德修养。诗中以“丈夫有女贤如此,莫怪痴情聊复尔”结尾,表达了对孝女的敬仰之情,并借以抒发对孝道的推崇。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不仅赞扬了孝女的美德,也寄托了诗人对孝道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成鹫

成鹫
朝代:明

成鹫(1637-1722),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又名光鹫,字迹删,号东樵山人。俗姓方,名觊恺,字麟趾,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出身书香仕宦世家。其为人豪放倜傥,诗文亦卓厉痛快,尽去雕饰,颇有似庄子处。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作品有《楞严直说》十卷、《鼎湖山志》八卷、《咸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刚直说》一卷、《老子直说》二卷、《庄子内篇注》一卷等。 
猜你喜欢

长安街伏睹庄皇帝梓宫归山陵二首·其一

虎贲趋上将,龙驭从群仙。■幕灵芝盖,祠坛瑞玉筵。

进贤冠未毁,斩佞剑犹悬。

帝子真纯孝,冲年泪似泉。

(0)

新丰主人

新丰主人邯郸妇,依然卖酒三河口。

芬芳芍药气如兰,潋滟葡萄绿于柳。

东风日日飞轻尘,游子年年只问津。

迟回立马门前客,曾是垆头醉卧人。

(0)

横塘逢钱功甫同泛湖上功甫作歌为赠率尔酬之

横塘十里青山转,太湖秋水明如练。

菱歌才起眠鸥惊,蘋花尽落游鱼见。

兰叶浮来五两轻,葡萄一斛偏能盈。

缩项槎头银片阔,巨螯盘里珊瑚横。

船窗乱扑芙蓉绿,鸬鹚杓泛清于玉。

一歌杜甫渼陂行,再歌李白乌栖曲。

临流击楫烟云开,欲倾李杜平生怀。

相逢龊龊莫可语,眼中唯见钱生来。

钱生谓我才情丽,鹔鹴裘上春霞曳。

何为执戟风尘中,折腰十载青衫敝。

子言亹亹真慨慷,丈夫无泪沾衣裳。

湖波万顷峰七十,与子携手同翱翔。

楞伽精舍翠微里,松篁绕屋花盈几。

支郎却喜许询至,旋开香积醍醐美。

夕阳明灭水上飞,千山尽紫光湿衣。

空门旷寂且高卧,城郭偪促毋庸归。

君不见初月一痕五湖渺,馆娃镜里蛾眉巧。

又不见吴山落木秋风急,越来溪上戈船入。

僣王图霸倏一时,故宫荒寝千年思。

黍离麛鹿宛然在,夫差勾践争何为。

子怀和璧徒美好,我非石人不耐老。

歌凤狂言秖自嗤,雕虫小技安足道。

但须日饮三千钟,颓然醉倒万事空。

醒来孤岭发长啸,一声惊落天高鸿。

(0)

菩萨蛮·其二春昼

雨丝风剪清明后。东风著意搓烟柳。雨过墨香濡。

裁书付雁奴。小桃含笑靥。心事和谁说。

午篆尚留香。兰闺春昼长。

(0)

如梦令

忆自个人去了。襟上泪痕多少。

鸳梦乍成时,又被乌声警觉。烦恼。烦恼。

一枕云屏寒峭。

(0)

消寒十咏.柳梢青·其七烹茶

勺贮寒江。瓢倾冻雪,火活铜珰。

蟹眼翻圆,松涛响彻,一桁烟萦。萌芽岕片争清。

泛碧乳、泉甘露馨。暖沁诗脾,浓消酒渴,七碗春生。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冯溥 彭而述 顾野王 张若虚 米友仁 辛延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