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光裂厚地,江汉如燖汤。
闭户乐甘寝,婉娈在一床。
问我何独尔,爱此编竹光。
侧身照琬琰,热手循雪霜。
有时万里梦,倏往浮湖湘。
遂令傲轩冕,弥日慵下堂。
昔闻负暄老,意欲夸天王。
我亦悲世人,触热趋道傍。
炎光裂厚地,江汉如燖汤。
闭户乐甘寝,婉娈在一床。
问我何独尔,爱此编竹光。
侧身照琬琰,热手循雪霜。
有时万里梦,倏往浮湖湘。
遂令傲轩冕,弥日慵下堂。
昔闻负暄老,意欲夸天王。
我亦悲世人,触热趋道傍。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竹床的喜爱与沉醉,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世事的感慨。诗中以“炎光裂厚地”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夏日酷热的景象,与后文的竹床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竹床的清凉与舒适。
“江汉如燖汤”,将江汉比作滚烫的汤水,进一步强调了夏日的炎热。而“闭户乐甘寝,婉娈在一床”,则表达了诗人选择在家中享受宁静与凉爽,远离外界的喧嚣与酷热,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问我何独尔,爱此编竹光”,诗人自问为何如此钟情于竹床,是因为它散发出的竹子特有的光泽,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接着,“侧身照琬琰,热手循雪霜”,通过对比,强调了竹床的凉爽与舒适,仿佛置身于冰凉的玉器与雪霜之中,让人感到身心的愉悦。
“有时万里梦,倏往浮湖湘”,诗人偶尔会在梦中畅游万里,飘荡在湖湘之间,展现了竹床给予他的自由与想象的空间。而“遂令傲轩冕,弥日慵下堂”,则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宁愿沉浸在竹床的清凉与宁静之中,享受生活的简单与自在。
最后,“昔闻负暄老,意欲夸天王”,引用典故,表达了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希望像他们一样,远离尘嚣,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我亦悲世人,触热趋道傍”,诗人对现代人追逐名利、忽视内心感受的现象表示同情与悲哀,呼吁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清凉之地。
整首诗通过对竹床的喜爱与赞美,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