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尘突过剑门关,西顾于今尚未宽。
早晚相如通僰道,苍皇子美问长安。
拮据自笑营巢拙,枘凿明知合辙难。
纵有望乡楼百尺,淡烟衰草莫凭栏。
胡尘突过剑门关,西顾于今尚未宽。
早晚相如通僰道,苍皇子美问长安。
拮据自笑营巢拙,枘凿明知合辙难。
纵有望乡楼百尺,淡烟衰草莫凭栏。
这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理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归乡之路的无限眷恋以及面对困境时的超然态度。
“胡尘突过剑门关”,开篇即以强烈的动词“突过”勾勒出一幅急促而壮阔的画面,剑门关作为古代边塞之地,象征着遥远和艰险。诗人通过这个场景表达了自己心中的忧虑与不舍。
接着,“西顾于今尚未宽”,诗人向西凝望,心中依旧无法释然。这不仅仅是对家乡的眷恋,更是内心深处对于平静生活的渴求。这里的“西”字,不仅指方向,也象征着往昔和宁静。
“早晚相如通僰道”,这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在异乡他乡中寻找精神寄托的心境。“早晚相如”表明了对朋友的深厚感情,“通僰道”则是指与知音交流思想和感受。
“苍皇子美问长安”,这里的“苍皇子”可能是一个化名或代号,代表着某种精神象征。通过这个人物去“问长安”,诗人表达了对于历史和文化根源的探寻,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在随后的两句,“拮据自笑营巢拙,枘凿明知合辙难”中,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自我解嘲的情怀。通过“拮据”、“营巢”等字眼,描绘了困顿中的自处之道,同时也表达了面对生活的困境时,仍能保持一份明智和豁达。
最后,“纵有望乡楼百尺,淡烟衰草莫凭栏”,诗人即使身处高楼,也不再执着于外在的眺望。这里的“望乡楼”代表了对家乡的无限思念,而“淡烟衰草莫凭栏”则是诗人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一种超然态度,表达了一种放下执着、顺其自然的生活智慧。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深情和才华,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哲学思考,展现了古代文人在面对世事变迁时所保持的豁然自得。
道家者流双凤仙,迂访墙东老田叟。
叟读儒书五十年,一事不成今白首。
道人过门何所求,期将汗漫东北游。
青蛇三尺风雷吼,玄鹤一声天地秋。
吏商奔走日百里,区区嗜利与名耳。
道眼视之海中沤,炎夏长途何必尔。
吾师之师柱下史,紫气曾惊关尹喜。
当时剩却五千言,焉用老人诗一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