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林露如雨,萧萧晓花寒。
引手攀高红,微香来鼻端。
何以比芳洁,置之青玉盘。
持归供像佛,相对淡无言。
春林露如雨,萧萧晓花寒。
引手攀高红,微香来鼻端。
何以比芳洁,置之青玉盘。
持归供像佛,相对淡无言。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自然景象和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感体验。开篇“春林露如雨,萧萧晓花寒”两句,通过对春天树林中露珠和冷风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而又略带凉意的氛围。
接下来的“引手攀高红,微香来鼻端”两句,则是从感官体验转向对花的直接触摸和嗅觉的享受。这里的“高红”可能指的是樱桃或其他高大而色彩鲜明的花朵,而“微香”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中间的“何以比芳洁,置之青玉盘”两句,是诗人在用一种超乎寻常的方式来赞美这些花卉,将它们与“青玉”相比较,不仅是外形上的纯净,还有着精神上的崇高。将花朵放在青玉盘中,也许象征着一种对自然之美的尊重和祭祀。
最后两句“持归供像佛,相对淡无言”,则带来了一种超然物外、出世间的意境。诗人将这些花卉带回家中,用以供奉佛像,这里的“像”可能是指家庭中的某一尊佛像。这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也表现出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在这种超然物外的情境下,诗人与佛像相对无言,却也充满了一种深远的沟通和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花卉的细腻感受和精神上的崇敬,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超脱尘世的情怀。
罱鱼罱鱼复罱鱼,聊开聊阖鱼逃逋。
江湖满地事数罟,老鱼为计与利殊。
此图此野亲捲送,因人而投知不虚。
况闻圭笔是名手,其价要论千金沽。
于渔忘渔价何有,于人忘物画可无。
华君尚古真丈夫,以义为利空锱铢。
堂中看画且酌酒,坐对惨淡消金壶。
左图右史存鉴戒,此堂不宜无此图。
地僻寡来往,松菊聊自娱。
遂以林下室,号为逍遥墟。
既绝钟鼎念,兹焉甘索居。
夜月琴一张,春风柳五株。
醉卧北窗下,其乐复何如。
诗成留答和,吟咏趣有馀。
万事尽拨遣,此心游太虚。
轩冕岂不贵,斯志予久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