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明曙色乱春烟,独对东风意惘然。
蓂叶乍开尧砌上,椒花先献佛灯前。
忽闻爆竹迎新岁,愧饮屠苏后少年。
莫道清霜随腊尽,只愁飞入鬓毛边。
平明曙色乱春烟,独对东风意惘然。
蓂叶乍开尧砌上,椒花先献佛灯前。
忽闻爆竹迎新岁,愧饮屠苏后少年。
莫道清霜随腊尽,只愁飞入鬓毛边。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元日清晨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受。首句“平明曙色乱春烟”,以“平明”点出时间,即清晨,而“曙色”与“春烟”交织,营造出一幅朦胧而又生机勃勃的春晨图景。接着,“独对东风意惘然”一句,诗人独自面对东风,心中却充满了迷茫与感慨,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画面更加生动,也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蓂叶乍开尧砌上,椒花先献佛灯前。”这两句运用了典故和象征手法,通过“蓂叶”的生长和“椒花”的献祭,不仅增添了节日的氛围,也寓意着新年的开始和对未来的希望。同时,这里也暗含了对传统习俗的尊重与传承。
“忽闻爆竹迎新岁,愧饮屠苏后少年。”爆竹声声中,新年到来,诗人听到这熟悉的声响,内心涌起了一丝愧疚,可能是因为自己已非少年,却仍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这种复杂的情感表达,让读者感受到了时光的流逝和个人的感慨。
最后,“莫道清霜随腊尽,只愁飞入鬓毛边。”诗人提醒人们不要以为寒冷的冬天一过,一切就都结束了,实际上,岁月的痕迹会悄悄地在人的鬓角留下印记。这句话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让人在欢庆之余,也不忘对时间的珍惜和对未来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意义,展现了诗人对新年到来的复杂心情,以及对生命、时间的深刻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