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河风高水生骨,玉垒银桥堆几尺。
新戍云中千骑马,横津直渡无行迹。
下流湍悍川途开,吹笳官舫从南来。
帆樯山齐排浪进,牵船百丈声如雷。
雪深没髁衣露肘,背挽头低风塞口。
相逢羡杀顺流船,急问来时河冻否。
溜过湖宽放闸平,长年稳望一帆轻。
夜深侧听流澌响,琐碎玲珑渐结成。
篙滑难施橹枝折,舟人霜满髭须白。
发鼓催船唤打冰,冲寒十指西风裂。
吁嗟河伯何硁硁,白棓如雨终无声。
鱼龙潜逃科斗匿,殊耐鞭杖非穷民。
官舱裘酒自高卧,只话篙师叉手坐。
早办人夫候治装,明日推车冰上过。
北河风高水生骨,玉垒银桥堆几尺。
新戍云中千骑马,横津直渡无行迹。
下流湍悍川途开,吹笳官舫从南来。
帆樯山齐排浪进,牵船百丈声如雷。
雪深没髁衣露肘,背挽头低风塞口。
相逢羡杀顺流船,急问来时河冻否。
溜过湖宽放闸平,长年稳望一帆轻。
夜深侧听流澌响,琐碎玲珑渐结成。
篙滑难施橹枝折,舟人霜满髭须白。
发鼓催船唤打冰,冲寒十指西风裂。
吁嗟河伯何硁硁,白棓如雨终无声。
鱼龙潜逃科斗匿,殊耐鞭杖非穷民。
官舱裘酒自高卧,只话篙师叉手坐。
早办人夫候治装,明日推车冰上过。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诗人吴伟业的《打冰词》,描绘了北方冬季河流结冰时打冰工人的艰辛劳作场景。首句“北河风高水生骨”形象地写出河水冻结成冰的严酷环境,接着“玉垒银桥堆几尺”描绘出冰层之厚。诗中通过“新戍云中千骑马,横津直渡无行迹”展现了冰面的坚硬,连骑兵都无法通行。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船只在冰面上艰难前行的情景,“帆樯山齐排浪进,牵船百丈声如雷”,船只破冰而行,声音震耳。打冰工人的辛苦也体现在“雪深没踝衣露肘”和“背挽头低风塞口”的细节描写中。
诗人对顺流而下的船只充满羡慕,询问冰冻情况,暗示了打冰工作的艰难。随后,“溜过湖宽放闸平”描绘了冰块顺流而下的场景,而“夜深侧听流澌响”则写出夜晚打冰人静听冰块撞击的细微声音,预示着冰块逐渐凝结。
最后,诗人感叹河伯(黄河之神)的冷漠,打冰工人面对恶劣环境,只能“发鼓催船唤打冰”,手指冻裂,生活困苦。然而,官员们却在官舱中饮酒取暖,对比鲜明。整首诗以打冰工人的艰辛生活为背景,揭示了社会不公,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骢马铁连钱,锦鞍珊瑚鞭。
东风都门道,旦发何翩翩。
霜台御史贤且文,治平中丞之远孙。
贤孙白日上雕鹗,东广南闽持教铎。
九重召还赐廌冠,敕付条章振文学。
南畿一百二十二郡县,俊秀如林玉雕琢。
世重贤才比麟凤,杞梓楩楠作梁栋。
圣人垂拱坐明堂,昕夕需贤升显用。
臣子受命当驱驰,必有勋绩裨清时。
山川何地无奇产,要知成器须良师。
苏湖安定不易得,萧艾芳兰岂无择。
与君同乡郡,分手重离情。
丈夫得志贵行道,当令海内扬鸿名。
出门已六日,嘉节逢重九。
旭日明秋空,川原净氛垢。
寥寥数家村,茅檐荫榆柳。
绿醑堪旋沽,黄花何处有。
张帆乘便风,舟行疾于走。
前岸渺弥望,瞬息属回首。
桃源下百里,不待晨炊后。
北京缅迢递,王程畏迟久。
举觞问河神,明晨还送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