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异乡人,望望故乡月。
四十二回天上圆,回回见月归心折。
我家高堂临海城,阿母向天看月行。
月行若照儿行处,应念白发增新明。
少妇持杯月中立,劝姑赏月还暗泣。
良人在远妇独眠,洞房月冷如黄泉。
寻常有月谁不看,别离看月情始见。
悠悠异乡人,望望故乡月。
四十二回天上圆,回回见月归心折。
我家高堂临海城,阿母向天看月行。
月行若照儿行处,应念白发增新明。
少妇持杯月中立,劝姑赏月还暗泣。
良人在远妇独眠,洞房月冷如黄泉。
寻常有月谁不看,别离看月情始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异乡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通过月亮这一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人的牵挂和对母亲的思念。诗中“悠悠异乡人,望望故乡月”两句直接抒发了游子的乡愁之情,"四十二回天上圆,回回见月归心折"则描绘出每当月亮时,内心的不舍与牵挂。
接着,“我家高堂临海城,阿母向天看月行”两句,通过对故乡地理位置的描述和母亲望月的情景,更深化了游子的思念之情。而“月行若照儿行处,应念白发增新明”则表达出诗人希望母亲健康,并且在月光下思念儿女。
"少妇持杯月中立,劝姑赏月还暗泣"一句,描绘了少妇在月光下举杯劝酒的场景,同时也流露出她内心的孤独与悲凉。"良人在远妇独眠,洞房月冷如黄泉"则形象地表达了离别之苦和深夜里的寂寞。
最后,“寻常有月谁不看,别离看月情始见”两句,通过月亮这一共通的自然景观,强调了人在异乡时对故乡的思念,是如何随着月光的变化而愈发深刻地显现出来。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月亮的描写和对家人的思念,展现了一种深沉的乡愁与离别之情。
儿胡儿,女胡女,女嫁胡儿娶胡妇。
唯有老身从汉来,椎结毡裘作胡语。
当时从驾土木间,匈奴驱我不得还。
朝看鹞儿岭,暮宿木叶山。
昔闻青冢今始睹,几过苏卿持节处。
胡风猎猎胡霜飞,听罢胡笳泪如注。
胡中洵乐汉自亲,呼韩犹作南朝宾。
款关不用通事语,三十年前我汉人。
奉天殿前拜天子,封爵归来认邻里。
南街北巷争聚观,家人见我还惊起。
男袭冠裳女绣襦,今日汉入昨日胡。
回思李陵并卫律,漠北高坟空突兀。
刘郎面玉争荷花,少年经市果满车。
金张许史不敢倩,凤皇合德宾王家。
平步为仙五云里,甲第藏春天尺只。
笙歌催醉金叵罗,七十紫鸳扶不起。
冶游昨日过江东,细马红妆山水里。
家人要问山水处,生绡拓取苏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