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汪君彦同项不损燕游兼呈不损》
《送汪君彦同项不损燕游兼呈不损》全文
明 / 李流芳   形式: 古风

汪生昨自欈李还,忽然向我谭长安。

自言指日长安去,及此春深花事阑。

嗟乎汪生何太迂,少年不肯守床帏,因人远役将何为。

我是长安旧游人,三年一度长安春。

如今怕说长安道,送子忽忽伤心魂。

长安城中有何好,惟有十丈西风尘。

人畜粪土相和匀,此物由来无世情。

贵人逢之亦入唇,其味不减庖厨珍。

别有高梁桥下水,柳色一湾尘似洗。

从此沿流向玉泉,湖山亦有江南意,充君画本差可耳。

君不闻京师画工如布粟,闽中吴彬推老宿。

前年供御不称旨,褫衣受挞真?畜。

此事下贱不可为,君但自娱勿干禄。

吾友重瞳之孙气食牛,万金散尽图千秋。

一朝掉头出门去,为我问之何所求。

君应朝夕进苦口,勉之闭门发策勿妄侈交游。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流芳所作的《送汪君彦同项不损燕游兼呈不损》。诗中以汪生的故事为引,表达了对长安繁华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首句“汪生昨自欈李还”,描绘了汪生从欈李归来的情景,暗示着他的旅程与经历。接着,“忽然向我谭长安”一句,点明了汪生与诗人的对话主题,即关于长安的讨论。汪生自述即将前往长安,并在春深时节,花事已阑之际表达了自己的决心。然而,诗人通过“嗟乎汪生何太迂”一句,对汪生的决定表示了担忧和不解,认为他年轻时不应远离家庭,而应坚守在身边。

诗人自己曾是长安的旧游人,对长安有着深厚的情感。他提到自己三年一度回访长安,而现在却不愿再提及长安的道路,这反映了他对长安现状的失望。长安城中的景象被描绘为“十丈西风尘”,充满了污秽与尘埃,与诗人记忆中的长安大相径庭。他指出,这里的环境如同人畜粪土相混,没有真正的世情,只有权贵们享受着这种不洁的物质。这种对比强烈地突出了长安社会的虚伪与腐败。

诗中还提到了高梁桥下的清水,柳色一湾,以及玉泉湖山的江南意趣,这些自然美景与长安的污浊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和自然美的向往。

最后,诗人以对画工的讽刺和对朋友孙气食牛的描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个人追求的思考。他劝告汪生不要追求名利,而是应该专注于自我修养和艺术创作,避免不必要的社交活动,以免受到世俗的束缚和伤害。

整首诗通过汪生的故事,以及诗人对长安的观察和反思,展现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个人价值的追求。

作者介绍
李流芳

李流芳
朝代:明   字:长蘅   号:檀园   籍贯:六浮道   生辰:1575~1629

李流芳(1575~1629)明代诗人、书画家。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 
猜你喜欢

新夏东郊闲泛有怀袭美

迟于春日好于秋,野客相携上钓舟。

经略彴时冠暂亚,佩笭箵后带频搊。

蒹葭鹭起波摇笠,村落蚕眠树挂钩。

料得祗君能爱此,不争烟水似封侯。

(0)

寒夜文宴得惊字

各将寒调触诗情,旋见微澌入砚生。

霜月满庭人暂起,汀洲半夜雁初惊。

三秋每为仙题想,一日多因累句倾。

千里建康衰草外,含毫谁是忆昭明。

(0)

奉和袭美怀华阳润卿博士三首·其二

火景应难到洞宫,萧闲堂冷任天风。

谈玄麈尾抛云底,服散龙胎在酒中。

有路还将赤城接,无泉不共紫河通。

奇编早晚教传授,免以神仙问葛洪。

(0)

溪行

晚天寒雨上滩时,他已扬舲我尚迟。

自是樯低帆幅少,溪风终不两般吹。

(0)

袭美醉中寄一壶并一绝走笔次韵奉酬

酒痕衣上杂莓苔,犹忆红螺一两杯。

正被绕篱荒菊笑,日斜还有白衣来。

(0)

送琴客之建康

蕙风杉露共泠泠,三峡寒泉漱玉清。

君到南朝访遗事,柳家双锁旧知名。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李渊 高明 蔡清 陆釴 殷尧藩 梁同书 周敦颐 嵇康 张鷟 王沂孙 宗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