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已重圆未快睛,饮徒仍借节为名。
横斜灯影添疏杏,杂和笙声是早莺。
载酒船乘春涨活,踏歌人喜夜寒轻。
前朝预借无聊甚,莫负闲身过太平。
月已重圆未快睛,饮徒仍借节为名。
横斜灯影添疏杏,杂和笙声是早莺。
载酒船乘春涨活,踏歌人喜夜寒轻。
前朝预借无聊甚,莫负闲身过太平。
这首明代诗人王彦泓的《青莲社翁题再咏闰元宵(其一)》描绘了元宵佳节后闰月的情景。首句“月已重圆未快睛”,写出了虽然元宵月圆,但诗人的心情并未因此完全舒畅,似乎还带着一丝淡淡的遗憾或期待。次句“饮徒仍借节为名”,点出人们借饮酒欢庆节日的传统,即使闰月也延续了这一习俗。
“横斜灯影添疏杏”描绘了夜晚的景象,灯光在稀疏的杏花树下投下摇曳的影子,增添了节日的气氛。接下来,“杂和笙声是早莺”则通过早春的莺鸣与笙乐交织,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春意,与元宵的热闹相互映衬。
“载酒船乘春涨活”写人们乘舟游湖,载酒畅饮,享受着春水上涨带来的活力。最后一句“踏歌人喜夜寒轻”描绘了踏歌的人们在微凉的夜晚中感到喜悦,因为寒气已经减轻,象征着欢乐与温暖。
全诗以诗人的眼光观察闰元宵的独特氛围,既有节日的热闹,又有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和对太平盛世的珍惜之情。
倚凌空飞观,展营丘卧轴恍移时。
渐微云点缀,参横斗转,野阔天垂。
草树萦回岛屿,杳霭数峰低。
共此一尊月,顾影为谁。
俯仰乾坤今古,正嫩凉生处,浓露初霏。
据胡床残夜,唯我与公知。
念老去、风流未减,见向来、人物几兴衰。
身长健,何妨游戏,莫问栖迟。
平生契所崇,晚得故人语。
惊呼追曩游,世道今如许。
中原鞠茂草,万里尽豺虎。
天王巡江濆,对垒眺淮楚。
未闻诛叛亡,快愤断腰膂。
上复九庙雠,下宽四民苦。
胸中有成奏,无路不容吐。
天高云雾深,洒泣逃罪罟。
朅来陪胜集,人物良可数。
高氏父子贤,王甥兄弟窭。
相过茶酒间,穷年简编处。
丧乱共伤时,兴衰更怀古。
假日聊销忧,信美非吾土。
夜阑然薪归,被酒踏寒雨。
买山结茅茨,我老竟何所。
要当乔松根,白石仍同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