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韶妍赏牡丹,更宜疏雨湿阑干。
隔帘催唤陪春设,不道新妆粉未乾。
三月韶妍赏牡丹,更宜疏雨湿阑干。
隔帘催唤陪春设,不道新妆粉未乾。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宫廷生活图景,诗人以精细的笔触捕捉了牡丹盛开时的美丽景象和宫女们的日常生活。
“三月韶妍赏牡丹”,这里的“三月”指的是农历的第三个月份,正是春意盎然之时。韶妍二字用来形容牡丹的盛开姿态,既有花朵绚烂多彩的一面,也透露出一种高贵典雅的情趣。“赏牡丹”则表明这是一个欣赏自然美景的场合。
“更宜疏雨湿阑干”,这句话描写了适合牡丹生长的细雨天气。这里的“更宜”意味着在这样的时候,牡丹更加需要这种滋润。疏雨能够滋养花朵,同时也营造出一种柔和、湿润的氛围。
“隔帘催唤陪春设”,这一句表达了宫女们隔着窗帘呼唤侍女,准备参与春日宴会的情景。这里的“春设”可能指的是为迎接春天而布置的各种活动或宴席。
最后,“不道新妆粉未乾”,则是在描绘一个细腻的场景:宫女们匆忙间还来不及等待脸上化妆的粉末完全干透,就急切地奔向春日的欢聚。这不仅展现了她们对美丽的追求,也反映出一种急迫与兴奋的情绪。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描写,展现了宋代宫廷女性的生活状态,以及她们对于美好事物的热切追求。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