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炬高烧映紫宸,踏歌初进鼓声频。
年年正月元宵节,愿作蓬莱献寿人。
蜡炬高烧映紫宸,踏歌初进鼓声频。
年年正月元宵节,愿作蓬莱献寿人。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元宵节午门观灯的盛况,充满了节日的喜庆与皇家的威严。首句“蜡炬高烧映紫宸”以“蜡炬”和“紫宸”两个意象,生动地展现了元宵之夜灯火辉煌、皇宫被烛光映照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热烈的氛围。“踏歌初进鼓声频”则通过“踏歌”和“鼓声频”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在音乐和舞蹈中欢庆的情景,将节日的欢乐气氛推向高潮。最后两句“年年正月元宵节,愿作蓬莱献寿人”,表达了诗人对每年元宵佳节的期待,以及对长寿与幸福的向往,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祝愿。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成功地捕捉了元宵节这一传统节日的特色与魅力。
天地张阴机,日夕风雨横。
雷霆暗不吐,萧条万象静。
枕席霾雾宿,窗牖波涛泳。
缊絮复启箧,绤衣尽除屏。
凉入肌骨酸,气中藏府病。
乘时妖厉作,钱镈无人竞。
借问此何时,指牛看斗柄。
温风不应候,其国少缓政。
况复阴沴结,懔懔如冬孟。
方今国用宽,陛下甚明圣。
比岁膏泽降,凶札悯万姓。
奈何厥罚寒,凭陵当火正。
毋乃群有司,下意慢上令。
大祲大㾐馀,征求恣考榜。
刑峻伤天和,敛急剿民命。
国家制廪禄,岂曰饲谀佞。
愁云塞八荒,终夜心怲怲。
朝登嘉陵舟,日出羌水赤。
履险倦鞍马,即次亦称适。
黕黮双峡来,突见巨灵蹠。
崭岩无寸肤,青冥厉双翮。
阴崖积龙蜕,跳波畏鲸掷。
往往压人顶,骇此欲崩石。
洞穴峡半开,兵气尚狼藉。
蛇豕据成都,置戍当险厄。
至今三十年,白骨满梓益。
流民近稍归,天意厌兵革。会见賨卢人,烧畬开确?。
慷慨一扣舷,浩歌感今昔。
风便黎州城,茫茫波涛白。
绛蜡凝黄,琼枝缀蕊,一夜微香初逗。
月冷云封,霜欺雪压,刚是峭寒时候。
几度临风看,怎玉骨、这番消瘦。
绮窗纸帐轻笼,殷勤珍护知否。
独鹤也应闲守,想皓腕轻攀,冷香盈袖。
伴我孤吟,一般清绝,不许春风吹逗。
忍记年时,红紫零落,那堪回首。
插向铜瓶,岁寒标格如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