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登嘉陵舟,日出羌水赤。
履险倦鞍马,即次亦称适。
黕黮双峡来,突见巨灵蹠。
崭岩无寸肤,青冥厉双翮。
阴崖积龙蜕,跳波畏鲸掷。
往往压人顶,骇此欲崩石。
洞穴峡半开,兵气尚狼藉。
蛇豕据成都,置戍当险厄。
至今三十年,白骨满梓益。
流民近稍归,天意厌兵革。会见賨卢人,烧畬开确?。
慷慨一扣舷,浩歌感今昔。
风便黎州城,茫茫波涛白。
朝登嘉陵舟,日出羌水赤。
履险倦鞍马,即次亦称适。
黕黮双峡来,突见巨灵蹠。
崭岩无寸肤,青冥厉双翮。
阴崖积龙蜕,跳波畏鲸掷。
往往压人顶,骇此欲崩石。
洞穴峡半开,兵气尚狼藉。
蛇豕据成都,置戍当险厄。
至今三十年,白骨满梓益。
流民近稍归,天意厌兵革。会见賨卢人,烧畬开确?。
慷慨一扣舷,浩歌感今昔。
风便黎州城,茫茫波涛白。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乘船经过嘉陵江朝天峡时所见的壮丽景色和深沉的历史感。首句“朝登嘉陵舟,日出羌水赤”以日出时分的壮丽景象开篇,渲染出一种雄浑的氛围。接着,“履险倦鞍马,即次亦称适”表达了诗人对旅途劳顿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对眼前美景的暂时满足。
接下来的几句“黕黮双峡来,突见巨灵蹠。崭岩无寸肤,青冥厉双翮”描绘了峡中双峰突兀,如同巨灵踏地,其峭壁直插云霄,仿佛是鸟儿展翅高飞的背景。诗人通过“阴崖积龙蜕,跳波畏鲸掷”进一步渲染了峡谷的险峻与神秘,龙蜕象征着历史的变迁,而鲸掷则暗示了自然力量的威严。
“往往压人顶,骇此欲崩石”则描绘了峡谷中岩石的险峻,似乎随时可能崩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洞穴峡半开,兵气尚狼藉”则将视线引向历史的深处,暗示了这里曾是军事要塞,战争的气息依然弥漫。
“蛇豕据成都,置戍当险厄。至今三十年,白骨满梓益”则是对历史的回顾,成都曾被蛇豕(借指敌人)占据,设置了防御工事,如今已过去了三十年,但山谷间仍布满了白骨,象征着战争的残酷与历史的沉重。
最后,“流民近稍归,天意厌兵革。会见賨卢人,烧畬开确?”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期待流民回归,战争结束,人们能在土地上耕作,生活安宁。而“慷慨一扣舷,浩歌感今昔”则是诗人面对自然与历史的感慨,既有对过去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憧憬。
“风便黎州城,茫茫波涛白”则以风平浪静的黎州城作为结尾,与开头的日出相呼应,寓意着经历了风雨之后的平静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历史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对和平的向往,语言生动,意境深远。
湖南美景白日徂,相呼共泛城南湖。
湖中酒客十四五,纵饮不数高阳徒。
吴门诸宋最年少,剧狂谑浪任与俞。
金陵余怀擅词曲,陆生君旸播丝竹。
转忆当时度曲人,停歌宛转思相续。
世事浮云何足奇,兴亡大略姜公知。
屈指间关凡几载,满目风尘伤别离。
斗酒重逢共南国,诸公何在觞今夕。
陈孟声传已破家,鲁朱本是偏怜客。
壮士沉吟空叹嗟,萍浮浪梗随天涯。
尊前有酒且尽醉,城头黯淡悲鸣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