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涧得雨潦,奔溢不可航。
江海收百川,浩浩谁能量。
溪涧之日短,江海之日长。
愿生畜道德,江海以自方。
溪涧得雨潦,奔溢不可航。
江海收百川,浩浩谁能量。
溪涧之日短,江海之日长。
愿生畜道德,江海以自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涧与江海交汇的壮丽景象,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开篇“溪涧得雨潦,奔溢不可航”两句,生动地勾勒出山谷在暴雨之后溪水陡涨、奔腾不息的情景,溪流变得无法渡越。
紧接着,“江海收百川,浩浩谁能量”两句,则将视角转向广阔的江海,江海如同无尽的胸怀,汇聚了所有的河流,浩瀚无边,无人能够丈量其广大。这里的“江海”象征着包容与力量。
诗人通过“溪涧之日短,江海之日长”两句,进一步阐述了溪流与江海的不同命运。溪涧短暂而激烈,而江海则悠久且持久。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隐喻着人生和事物发展的不同节奏。
最后,“愿生畜道德,江海以自方”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志向和理想。诗人希望自己能像江海那样宽广、深邃,拥有高尚的品德,并且能够以这种品德去影响和教育他人。这是对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一种期待。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观察和感悟,同时也透露出作者王安石内心世界的深邃与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