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旦值熙阳,首夏时清和。
缅怀鹫岭地,兹夕降奢摩。
明星一悟法,慈悲周九阿。
撚花陟宝座,花影何婀娜。
阿难笑传意,外道生障魔。
岂期一茎草,可为千丈柯。
历劫已无数,未来今已过。
嗟予禀夙愆,幸得渡慈波。
巍巍鸡足山,众宝何嵯峨。
一自法鼓息,昏夜徒吹螺。
禅解既已鲜,支离何众多。
空有澄观理,不聆帝子歌。
遂使阎屠人,终日疲婆娑。
真性了无取,千载如一俄。
颠倒识浪中,仡仡复蹉蹉。
哀哉此众生,忍闻修多罗。
渡海必以筏,无筏难涉河。
渡竟还自渡,由旬与刹那。
寄言后世士,讽诵无怠跎。
震旦值熙阳,首夏时清和。
缅怀鹫岭地,兹夕降奢摩。
明星一悟法,慈悲周九阿。
撚花陟宝座,花影何婀娜。
阿难笑传意,外道生障魔。
岂期一茎草,可为千丈柯。
历劫已无数,未来今已过。
嗟予禀夙愆,幸得渡慈波。
巍巍鸡足山,众宝何嵯峨。
一自法鼓息,昏夜徒吹螺。
禅解既已鲜,支离何众多。
空有澄观理,不聆帝子歌。
遂使阎屠人,终日疲婆娑。
真性了无取,千载如一俄。
颠倒识浪中,仡仡复蹉蹉。
哀哉此众生,忍闻修多罗。
渡海必以筏,无筏难涉河。
渡竟还自渡,由旬与刹那。
寄言后世士,讽诵无怠跎。
这首明代诗人盛时泰的《拟古诗七十首(其五)支道人遁赞佛》描绘了夏日时节,诗人身处阳光普照的震旦(古代中国对印度的称呼),心中怀念着佛教圣地鹫岭(即蓝毗尼,释迦牟尼诞生地)。夜晚,佛法如明星般照亮,慈悲之光照耀广大。诗人通过拈花微笑的故事,象征佛法智慧深入人心,连外道也无法抵挡。他感叹一株小草也能成长为参天大树,暗示佛法的深远影响。
诗人感慨自己虽有罪业,但有幸在佛法中得到救赎,鸡足山的宝物显得格外庄严。然而,当法音不再,只有单调的螺声,修行者们难以深入领悟,只能在混乱的认识中徘徊。诗人悲叹众生迷失,难以理解佛法真谛,如同渡河无筏,痛苦挣扎。
他强调,要像乘筏过河一样,通过佛法渡过生死苦海,最终实现自我解脱。诗人告诫后世,应勤于讽诵佛经,勿忘修行。整首诗寓教于景,表达了对佛法的敬仰和对世人沉沦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