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一片溪中石,恰称幽人弹素琴。
浪侵多年苔色在,洗来今日碏痕深。
磨看粹色何殊玉,敲有奇声直异金。
不是不堪为器用,都缘良匠未留心。
磷?一片溪中石,恰称幽人弹素琴。
浪侵多年苔色在,洗来今日碏痕深。
磨看粹色何殊玉,敲有奇声直异金。
不是不堪为器用,都缘良匠未留心。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溪中自然生成的石头,形状恰好可以作为幽居之人弹奏素琴的拇指所需。长年累月,这块石头被河水冲刷,其表面的苔藓颜色愈发浓厚,而今天再次清洗后,石头上留下的裂痕显得格外深刻。这块石头经过打磨,展现出其纯净的本色,与玉石无异;敲击它,却能发出与众不同的金属般音响。诗人感慨这块石头并非不可雕琢为器,但因为缺乏慧眼识别的匠人,它始终未被重视。
整首诗通过对溪中之石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物件未被发现利用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天然美与工艺美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语言简洁而蕴藉,意境宁静而又不乏哲理。
西溪先生刘夫子,个是国士天下士。
家庭孝友眷里风,义气高寒秋後水。
艮斋荐书叫九关,重华表闾上半天。
人冤有德却无位,天报芝兰满阶砌。
诸孙个个九凤雏,此郎轩轩千里驹。
槐花再登乡老书,桃花一跳化龙鱼。
堂上双亲黑头在,日唤子孙倚门待。
绿衣归上千岁觞,还我西溪读书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