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题思轩》
《寄题思轩》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名郎此地昔徘徊,天诱良孙接踵来。

万屋尚歌馀泽在,一轩还向旧堂开。

右军笔墨空残沼,内史文章祇废台。

邑子从今誇胜事,岂论王谢世称才。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安石所作的《寄题思轩》。诗中描绘了对古代名士思轩的追忆与怀念,以及对其后人接踵而至的感慨。诗人在赞美思轩及其家族才华横溢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及文化的深深敬仰。

首联“名郎此地昔徘徊,天诱良孙接踵来”以“名郎”和“良孙”为切入点,既点明了思轩的身份地位,又暗示了其家族的传承与延续。诗人通过“徘徊”与“接踵来”的对比,展现了思轩及其家族在历史长河中的影响力与生命力。

颔联“万屋尚歌馀泽在,一轩还向旧堂开”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万屋”与“一轩”的对比,诗人强调了思轩家族虽已逝去,但其精神与文化影响依然深远,如同余音绕梁,不绝于耳。同时,“旧堂开”也暗含着对传统与历史的尊重与怀念。

颈联“右军笔墨空残沼,内史文章祇废台”运用典故,将思轩与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右军)和文学家(内史)相提并论,通过“空残沼”与“祇废台”的描述,表达了对思轩及其家族才华的赞誉,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人物成就的惋惜之情。

尾联“邑子从今誇胜事,岂论王谢世称才”则将话题转向现实,诗人认为思轩家族的成就不仅为当地居民所自豪,更超越了王谢这样的历史名门,彰显了其家族在当代社会的地位与影响力。这一句不仅是对思轩家族的肯定,也是对诗人自身追求卓越的一种表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思轩及其家族的追忆与赞美,展现了对历史人物与文化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家族传承与个人成就的重视。诗中既有对过去的缅怀,也有对未来的展望,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梦觉闻舂

湖海馀生在,桑榆暮景闲。

祇堪娱老圃,焉用访名山。

邻屋晓舂急,客床乡梦还。

江天啼鴂处,残月几回弯。

(0)

病后夏初杂书近况十首·其八

富儿肥马跃雕鞍,同伴何由识木兰。

拄杖扶携元未老,交床随逐本无官。

三叉路口人心异,百尺楼头客眼寒。

黠鬼老狐足妖怪,架中閒摘旧书看。

(0)

徐制准挽辞

纷纭钟鼎误公卿,孰与山林保令名。

不共鹄袍争举业,早令熊辔绍诗声。

人间倏忽惊兴废,物外从容了死生。

何限貂蝉无葬地,一丘风月自佳城。

(0)

哭方碧山前惠州同知·其一

同宗多两岁,官学幸同门。

去夏才相别,踰旬遽□□。

□□淹逆旅,公已见曾孙。

二子言将葬,惊嗟欲断魂。

(0)

送吴僧庆閒上人

唐僧穷岛可,应是笔能追。

投卷初来此,回船忽去之。

味□工会合,情淡惯分离。

许读红楼集,昌黎亦赠诗。

(0)

送叶茂叔淮安教

为儒元匪易,入仕似无难。

捷疾非科第,飞腾即教官。

梁城依汴古,楚郡号淮安。

台省多知己,书灯莫遣寒。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沈德潜 富弼 任昉 谢惠连 王湾 卢延让 贾至 张继 卢象 武三思 郑成功 徐有贞 萧颖士 丘迟 赵执信 卢肇 吴嘉纪 刘凤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