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无明月,秉烛光强致。
有月无乐朋,独醉颜易醉。
往年过广陵,公欣来我值。
期玩秋蟾圆,静扫庭下地。
复邀高阳公,剩作诗准备。
特特乃多违,后池风雨至。
一夜看石屏,怛吟无逸气。
今宵皓如昼,千里嗟离异。
固知理难并,把酒遥相寄。
有朋无明月,秉烛光强致。
有月无乐朋,独醉颜易醉。
往年过广陵,公欣来我值。
期玩秋蟾圆,静扫庭下地。
复邀高阳公,剩作诗准备。
特特乃多违,后池风雨至。
一夜看石屏,怛吟无逸气。
今宵皓如昼,千里嗟离异。
固知理难并,把酒遥相寄。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中秋月下怀永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永叔的深深怀念。诗中以“有朋无明月”起笔,描绘了没有朋友相伴赏月的孤独情境,而“有月无乐朋,独醉颜易醉”则进一步突显了这份孤寂。诗人回忆起过去在广陵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期待着再次赏月,邀请好友一同欢聚。
然而,“特特乃多违,后池风雨至”表达了未能如愿的遗憾,以及风雨之夜独自赏月的凄凉。诗人看着石屏,感叹“怛吟无逸气”,意指心情沉重,诗兴不再轻松愉快。中秋之夜,月色皎洁,诗人却因离别而倍感伤怀,感叹千里之外的分离。“固知理难并,把酒遥相寄”表达了诗人理解友谊难以常在,只能借酒寄托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中秋月夜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变化,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金粟如来瘦如腊,坐上文殊秋月圆。
法门论极两相可,言语不复相通传。
至人养心遗四体,瘦不为病肥非妍。
谁人好道塑遗像,鲐皮束骨筋扶咽。
兀然隐几心已灭,形如病鹤竦两肩。
骨节支离体疏缓,两目视物犹炯然。
长嗟灵运不知道,强翦美须插两颧。
彼人视身若枯木,割去右臂非所患。
何况塑画已身外,岂必夺尔庸自全。
真人遗意世莫识,时有游僧施钵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