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缑山载碧笙,远随丹诏觐神京。
秩宗祀典虞书在,封禅坛泬汉畤平。
玉笥云连龙虎气,金陵天近凤凰城。
祝官拜望承恩早,小朵楼西散佩声。
王子缑山载碧笙,远随丹诏觐神京。
秩宗祀典虞书在,封禅坛泬汉畤平。
玉笥云连龙虎气,金陵天近凤凰城。
祝官拜望承恩早,小朵楼西散佩声。
这首明代彭镛的诗《送玉笥王道赴京有代祝岳渎之行》以王子乘碧笙入京为引,描绘了一幅壮观而神秘的景象。首句“王子缑山载碧笙”展现了王子乘坐华丽的笙箫,从缑山启程,暗示旅程的尊贵与诗意。接着,“远随丹诏觐神京”表达了对王道奉命进京的敬仰,以及对京城的神圣向往。
“秩宗祀典虞书在”提及祭祀大典的重要性和古老的传统,虞书典籍象征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人进一步描述了封禅坛的庄重与汉畤的平和,这些地点都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重要场所,体现了对皇家礼制的尊重。
“玉笥云连龙虎气,金陵天近凤凰城”运用象征手法,玉笥之地云雾缭绕,仿佛龙虎之气汇聚,显示出神秘而威严的气象;而金陵(南京)则被比喻为接近天庭的凤凰之城,寓意其地位崇高。
最后两句“祝官拜望承恩早,小朵楼西散佩声”聚焦于送行者的祝愿,希望王道能早日承蒙皇恩,同时通过“小朵楼西散佩声”的细节,描绘出送别时的仪仗声息,增添了离别的仪式感和祝福的温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典雅的笔触描绘了王道赴京的旅程,融合了历史典故与神话色彩,表达了对尊贵使命的赞美和对祝福的深情。
昨宵灰动,有阶前春草,侵凌春雪。
碧玉堂前为寿处,齐祝遐龄千百。
夜冷笙箫,庭深灯火,应照梅妆额。
容华依旧,向来姑射标格。
独恨绾系日边,东风回首,还有溪山隔。
怅望云飞,凝伫久,空使怀英心折。
遥折一枝,饱斟花露,再拜瞻南极。
愿言来岁,凤池同看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