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宵灰动,有阶前春草,侵凌春雪。
碧玉堂前为寿处,齐祝遐龄千百。
夜冷笙箫,庭深灯火,应照梅妆额。
容华依旧,向来姑射标格。
独恨绾系日边,东风回首,还有溪山隔。
怅望云飞,凝伫久,空使怀英心折。
遥折一枝,饱斟花露,再拜瞻南极。
愿言来岁,凤池同看春色。
昨宵灰动,有阶前春草,侵凌春雪。
碧玉堂前为寿处,齐祝遐龄千百。
夜冷笙箫,庭深灯火,应照梅妆额。
容华依旧,向来姑射标格。
独恨绾系日边,东风回首,还有溪山隔。
怅望云飞,凝伫久,空使怀英心折。
遥折一枝,饱斟花露,再拜瞻南极。
愿言来岁,凤池同看春色。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春日宴会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宴会气氛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视与对未来岁月的美好祝愿。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昨宵灰动”、“碧玉堂前为寿处”、“夜冷笙箫”等,营造出一幅生动的春日宴会图景。
诗人首先描绘了春草侵凌春雪的情形,这不仅是对自然界春意盎然的一种写照,也反映出了宴会的季节背景。接着,“碧玉堂前为寿处”一句,则揭示了宴会的主题是在庆祝某位尊长的寿辰。
“夜冷笙箫,庭深灯火,应照梅妆额”三句,是对宴会现场氛围的一种生动描绘。夜晚的寒意与温暖的灯光形成鲜明对比,而“梅妆额”则可能是指女主人或宾客们在春日宴会上的精致装扮。
接下来的“容华依旧,向来姑射标格”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不变的赞美与期待。然而,“独恨绾系日边,东风回首,还有溪山隔”则流露出了一丝离愁和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思念。
“怅望云飞,凝伫久,空使怀英心折”一句,更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面对着绵密的春意,却只能在心中默默地思念那位不在现场的人,这种无奈与渴望交织,形成了一种复杂的情感体验。
最后,“遥折一枝,饱斟花露,再拜瞻南极”则是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未来祝愿的一种象征性表达。诗中多次出现的“春”字,也强化了这种对于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季节的赞美。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是对一场宴会的描写,更蕴含着诗人对生命美好、对友情与亲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