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自山水,智仁实智仁。
见之斯有谓,乐者岂无因。
动处皆天趣,静常与物亲。
出虚依峭茜,入影漾涟沦。
互妙浑泯迹,相彰益契神。
凭观师法在,孰曰祗游巡。
山水自山水,智仁实智仁。
见之斯有谓,乐者岂无因。
动处皆天趣,静常与物亲。
出虚依峭茜,入影漾涟沦。
互妙浑泯迹,相彰益契神。
凭观师法在,孰曰祗游巡。
此诗《赋得智仁山水德》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通过对山水自然景观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智仁之道的哲理思考。全诗以山水为载体,寓言于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深刻理解。
首句“山水自山水”,开篇即点明主题,山水之美在于其自身,无需过多修饰。接下来,“智仁实智仁”一句,将智仁之道与山水相连,暗示着自然界的智慧与仁爱。随后,“见之斯有谓,乐者岂无因”则进一步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可以领悟到人生的道理,而内心的愉悦也源自于对自然的亲近与理解。
“动处皆天趣,静常与物亲”两句,描绘了动态与静态中的自然之美,无论是山川的壮丽还是水流的宁静,都蕴含着生命的活力与和谐。接着,“出虚依峭茜,入影漾涟沦”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象的生动与变化,山峰的峻峭与水波的涟漪,都是自然赋予的美妙画卷。
“互妙浑泯迹,相彰益契神”表达了自然与人心灵的交融,万物之间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和谐的整体。最后,“凭观师法在,孰曰祗游巡”则强调了观察自然不仅是游玩,更是一种学习和领悟的过程,通过与自然的接触,可以学到生活的智慧和道德的修养。
整首诗以山水为媒介,深入探讨了智仁之道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公堂四合临中衢,翰林壁挂观鱼图。
传之近自濠梁客,云是蒙邑先生居。
先生昔仕楚园吏,傲世不蕲卿大夫。
逍遥淮上任造适,高岸偶见群鯈鱼。
清波出游正容与,潭底传沫喣以濡。
悠然饵纶不可及,谁知此乐真天娱。
惠施好辩发闳论,谓彼固异若与吾。
至人冥观尽物理,岂以形质论精粗。
禀生大块厥类众,合则一理散万殊。
渊潜陆走各自适,天机内发宁拘拘。
鸢飞戾天兽易薮,螣蛇游雾龟曳涂。
味色谁能辨带鹿,足颈乌用嗟蚿凫。
蜃筐信美害爱马,钟鼓虽乐愁鶢鶋。
青宁久竹代生变,螽虫风化相鸣呼。
方游溟海大空外,坎井讵能谈尾闾。
若知飞息分皆足,图南未必胜抢榆。
人生均是受形气,好恶欢养同一区。
死生寿夭亦大矣,自本而视奚有无。
方当在梦则栩栩,及其既觉还蘧蘧。
入荣轩冕不累性,独往丘壑非为愚。
不求刻意不徇利,孰是隐几孰据梧。
惟能应变不囿物,天籁自与人心俱。
一从郢匠丧其质,狂言空见传于书。
当时陈迹复何在,客有过者犹踟蹰。
先当朝士题咏处,不见綦履空遗墟。
画工智巧良可尚,景物纵异能传模。
古今变态尽彷佛,旦暮烟云随卷舒。
遂令都邑繁会地,坐见淮山千里馀。
泛观既已忘物我,企想岂直思玄虚。
惟公雅尚每耽玩,持示同好良勤劬。
自怜衰老喜求旧,况荷明照均友于。
朝陪玉堂暂晤语,暮入荜门还宴如。
欣然共乐濠上趣,相忘正在于江湖。
《陈和叔内翰得庄生观鱼图于濠梁出以相示且邀作诗以纪其事》【宋·苏颂】公堂四合临中衢,翰林壁挂观鱼图。传之近自濠梁客,云是蒙邑先生居。先生昔仕楚园吏,傲世不蕲卿大夫。逍遥淮上任造适,高岸偶见群鯈鱼。清波出游正容与,潭底传沫喣以濡。悠然饵纶不可及,谁知此乐真天娱。惠施好辩发闳论,谓彼固异若与吾。至人冥观尽物理,岂以形质论精粗。禀生大块厥类众,合则一理散万殊。渊潜陆走各自适,天机内发宁拘拘。鸢飞戾天兽易薮,螣蛇游雾龟曳涂。味色谁能辨带鹿,足颈乌用嗟蚿凫。蜃筐信美害爱马,钟鼓虽乐愁鶢鶋。青宁久竹代生变,螽虫风化相鸣呼。方游溟海大空外,坎井讵能谈尾闾。若知飞息分皆足,图南未必胜抢榆。人生均是受形气,好恶欢养同一区。死生寿夭亦大矣,自本而视奚有无。方当在梦则栩栩,及其既觉还蘧蘧。入荣轩冕不累性,独往丘壑非为愚。不求刻意不徇利,孰是隐几孰据梧。惟能应变不囿物,天籁自与人心俱。一从郢匠丧其质,狂言空见传于书。当时陈迹复何在,客有过者犹踟蹰。先当朝士题咏处,不见綦履空遗墟。画工智巧良可尚,景物纵异能传模。古今变态尽彷佛,旦暮烟云随卷舒。遂令都邑繁会地,坐见淮山千里馀。泛观既已忘物我,企想岂直思玄虚。惟公雅尚每耽玩,持示同好良勤劬。自怜衰老喜求旧,况荷明照均友于。朝陪玉堂暂晤语,暮入荜门还宴如。欣然共乐濠上趣,相忘正在于江湖。
https://shici.929r.com/shici/ldwGjzbs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