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发扁舟越水滨,斜风乱雨梦中身。
四更水白先疑晓,二月山寒未受春。
新燕旧巢来有所,孤村独树住无邻。
城隅零落残僧影,犹似吴兵过后人。
短发扁舟越水滨,斜风乱雨梦中身。
四更水白先疑晓,二月山寒未受春。
新燕旧巢来有所,孤村独树住无邻。
城隅零落残僧影,犹似吴兵过后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凄美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与清晨的过渡时刻,以及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首句“短发扁舟越水滨”,开篇即点出诗人乘舟游历于越地水乡,以“短发”暗示年华渐逝,增添了几分沧桑之感。接着“斜风乱雨梦中身”,描绘了舟行途中,风雨交加的景象,仿佛连梦境也被搅扰,营造出一种迷离恍惚的氛围。
“四更水白先疑晓”,夜深时分,水面泛起白光,误以为天已破晓,表现出时间的错觉和对黎明的期待。而“二月山寒未受春”,则揭示了早春时节山间依然寒冷,春天尚未真正降临,透露出季节更替的微妙变化。
“新燕旧巢来有所”,新来的燕子在旧巢筑巢,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传承。“孤村独树住无邻”,描绘了一个孤独的村庄中仅有一棵树相伴,形象地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孤独感。
“城隅零落残僧影”,城角处残留着僧人的身影,似乎在述说着过往的故事,与现代的繁华形成对比,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犹似吴兵过后人”,最后两句将思绪拉回现实,仿佛在说那些经历过战乱的人们,如今虽已物是人非,但那份坚韧与哀愁依旧存在,如同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一般,令人感慨万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与人生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君昔鸣琴向上饶,我乘西江使者轺。
曾闻善政冠邻邑,道路往往传歌谣。
我今旬宣西江路,君已迁腾官粉署。
河阳花发春满城,还是潘郎旧栽树。
丈夫用世思有为,立身行道无崇卑。
君不见,汉廷贤令多通显,千古不磨循吏传。
美人家傍青山住,脩竹森森绕庭户。
苍雪晴飘隔树风,寒岚昼滴层厓雨。
前村野色遥相连,长桥直抵疏篱边。
半肩行李随诗叟,一棹烟波度酒船。
迩来别却清幽境,仕路难忘旧游兴。
栖凤枝头夜月孤,钓鱼亭下秋风冷。
何日功成便赋归,登山临水重题诗。
此君相见应无恙,晚节贞心如旧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