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跻太行巅,暮宿太行麓。
层峦入青冥,百里立苍玉。
凌风一停车,冀豫俱在目。
茫茫平野开,直见黄河曲。
维南有崧高,宾对称仲叔。
秀色分天中,神功奠坤轴。
石径缘岧峣,颠崖俯苍木。
古来重设险,三城接云矗。
因之千载怀,壮志非辕局。
谁能静边尘,再睹尧风俗。
斜阳阴云兴,急雨过倾覆。
沾濡不足云,震雷动予屋。
朝跻太行巅,暮宿太行麓。
层峦入青冥,百里立苍玉。
凌风一停车,冀豫俱在目。
茫茫平野开,直见黄河曲。
维南有崧高,宾对称仲叔。
秀色分天中,神功奠坤轴。
石径缘岧峣,颠崖俯苍木。
古来重设险,三城接云矗。
因之千载怀,壮志非辕局。
谁能静边尘,再睹尧风俗。
斜阳阴云兴,急雨过倾覆。
沾濡不足云,震雷动予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穿越太行山的壮丽景色与复杂心情。诗中以“朝跻太行巅,暮宿太行麓”开篇,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漫长,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接着,“层峦入青冥,百里立苍玉”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连绵的山峦比作插入天空的苍玉,形象地描绘出山势的雄伟与壮观。
“凌风一停车,冀豫俱在目”则表达了诗人短暂驻足时的所见所感,冀州和豫州的景象尽收眼底,显示出诗人对广阔天地的感慨与敬畏。接下来,“茫茫平野开,直见黄河曲”进一步扩展了视野,黄河的蜿蜒曲折在诗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维南有崧高,宾对称仲叔”这一句,通过引用古代典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同时“秀色分天中,神功奠坤轴”则赞美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山川以生命与灵性。
“石径缘岧峣,颠崖俯苍木”描绘了登山过程中的艰难与壮美,而“古来重设险,三城接云矗”则体现了历史的厚重与人类智慧的结晶。最后,“因之千载怀,壮志非辕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思与对未来壮志的憧憬。
“谁能静边尘,再睹尧风俗”一句,既是对和平稳定的渴望,也是对古代文明的向往。结尾“斜阳阴云兴,急雨过倾覆。沾濡不足云,震雷动予屋”则以自然现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面对风雨变幻时的内心感受,以及对生活无常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太行山的壮丽风光,也蕴含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人生深刻的思考与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