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雄州城楼》
《登雄州城楼》全文
宋 / 苏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三关相直断华戎,燕蓟山川一望中。

斥堠人间风马逸,朝廷恩广使轺通。

岁颁金絮非无策,利尽耕桑岂有穷。

自古和亲诮儒者,可怜汉将亦何功。

(0)
注释
华戎:华夏与蛮夷,指不同文化区域。
斥堠:古代负责侦察敌情的士兵。
轺通:使者往来,交通畅通。
金絮:金银丝帛,古代赏赐或赋税的一种。
耕桑:农业和蚕桑,古代主要经济活动。
诮儒者:嘲讽儒家知识分子。
可怜:此处表示同情,而非贬义。
何功:有何功劳,指在和亲中的作用。
翻译
边关相连划分华夷,燕赵山河尽收眼底。
侦察兵在人间疾驰如风,朝廷恩泽深厚使者往来畅通。
每年发放金银丝帛并非无计,但求百姓耕织之利永不竭尽。
自古以来,和亲被讥讽为儒生之事,可怜那些汉朝将领又有什么功劳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关雄壮的景象以及国家对边防的策略。首句"三关相直断华戎"展现了边塞防线的要害位置,划分了华夏与外族的界限。"燕蓟山川一望中"则描绘了广阔山河的壮观景色,显示出边关的重要地理位置。

"斥堠人间风马逸"写出了侦察兵在草原上疾驰的情景,体现了边防的警惕与活跃。"朝廷恩广使轺通"表达了朝廷对边疆的关怀,通过使者频繁往来,传递恩泽和政策。

"岁颁金絮非无策"表明朝廷并非无计可施,每年发放物资以安抚边民,显示了国家的策略智慧。"利尽耕桑岂有穷"进一步强调了发展农桑经济的重要性,认为这是长久之计。

最后两句"自古和亲诮儒者,可怜汉将亦何功"则借古讽今,批评了历史上和亲的传统被一些人嘲笑,而实际上,那些守边的将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赞誉,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默默付出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雄州城楼为背景,既展示了边防的军事力量,也揭示了国家的治边策略,同时寓含了对边疆戍卫者的深沉感慨。

作者介绍
苏颂

苏颂
朝代:宋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猜你喜欢

次韵丁维皋粮料牡丹未开

拙速那能斗巧迟,从教绿暗与红稀。

天香未染蜂犹懒,日幄先笼蝶已飞。

羯鼓只应催上苑,鹤林谁复倩红衣。

请君多酿淮南米,纵赏先拚倒载归。

(0)

光宗皇帝挽诗二首·其一

与进依三善,从游阅五冬。

初终存缱绻,议论极从容。

辅政时虽浅,开藩眷自浓。

不如仙宅犬,犹从鼎湖龙。

(0)

方孺人挽词

处士诗名满古今,外家文采切星辰。

中郎有女曾传业,武子趋庭更慰人。

谖草正开堂北向,扶桑莫返日西沦。

可怜寂寞湘江路,燐走萤飞翠柏新。

(0)

端午帖子·其六皇帝阁

三殿晨开锡宴初,太官顺节进龟鱼。

微臣笔力惭燕许,谩赋群官上玉除。

(0)

端午帖子·其三皇后阁

筒黍尝思时献稑,綵丝系处忆亲蚕。

女红躬俭今犹昔,应有诗人赋二南。

(0)

端午帖子·其五太上皇帝阁

美景良辰二圣欢,时新络绎走雕盘。

固应慈孝移风俗,安用枭羹赐百官。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贝琼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