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鸟缓催诗,先生杳默时。
烟霞终此念,魍魉动相窥。
忽忽千山合,垂垂两鬓丝。
抠衣二三子,莫厌北山薇。
啼鸟缓催诗,先生杳默时。
烟霞终此念,魍魉动相窥。
忽忽千山合,垂垂两鬓丝。
抠衣二三子,莫厌北山薇。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林光在罗一峰正密堂所见之景与内心感受。首句“啼鸟缓催诗”,以鸟鸣声缓缓催促诗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生机的氛围。接着,“先生杳默时”一句,通过“先生”的形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深沉与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位智者的敬仰之情。
“烟霞终此念”,烟霞在这里不仅指自然景象,也象征着诗人追求的精神境界和理想。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执着。紧接着,“魍魉动相窥”则以魍魉(传说中的恶鬼)的窥视,反衬出诗人内心的纯净与坚定,以及对邪恶力量的警惕。
下半部分,“忽忽千山合”描绘了山峦重叠的壮丽景色,同时也隐喻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幻。“垂垂两鬓丝”则是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两鬓的白发见证了时间的无情。最后,“抠衣二三子,莫厌北山薇”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邀请,希望他们能一同欣赏自然之美,共享生活的乐趣,同时也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老杜闻子规,近在东西川。
犹云感时物,收泪写幽悁。
今我行塞徼,子规相后先。
时夏云景晦,鸟呼摇空烟。
响入树窅窅,啼垂血溅溅。
想知岐路难,不惜躯命全。
千声复万声,唤我归言遄。
苟非木石心,岂免肠内煎。
江南丛薄间,有花名杜鹃。
开时是鸟至,相戒治春田。
不归如江水,负此今五年。
风土孰云异,物情要有迁。
寄巢勿浪出,祝尔还自怜。
严程趣行迈,且复挥吾鞭。
解鞍及亭午,稍欣烟雾收。
苍然众山出,历历如雕锼。
前瞻一石独,灵宫居上头。
颇闻去年夏,水激龙腾湫。
走避登屋山,夜半齐呀咻。
幸兹溪涧中,今作清浅流。
宴安不可怀,变化诚难求。
翠华渺在望,行矣毋淹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