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村半郭树栖霞,耆旧山川总一家。
风俗葛天追朴雅,衣冠晋代薄浮誇。
山阴并美差无竹,阳羡同幽只少茶。
昨月中秋册金简,晴云又覆孟嘉纱。
半村半郭树栖霞,耆旧山川总一家。
风俗葛天追朴雅,衣冠晋代薄浮誇。
山阴并美差无竹,阳羡同幽只少茶。
昨月中秋册金简,晴云又覆孟嘉纱。
这首诗描绘了滁州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充满了浓厚的田园气息和历史韵味。
首句“半村半郭树栖霞”,以“栖霞”二字生动地描绘出村落与城郭之间,树木掩映,如同霞光般绚烂的景象,展现出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接着,“耆旧山川总一家”一句,表达了对这片土地上老一辈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山川与人民之间的紧密联系,仿佛他们都是这个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风俗葛天追朴雅,衣冠晋代薄浮誇”两句,通过对比古代淳朴的风俗与后来的虚夸现象,强调了保持传统美德的重要性。葛天,传说中的远古时代,象征着原始社会的朴素生活;晋代,则指代了一个相对浮华的时代背景。诗人借此表达对淳朴民风的向往和对浮夸风气的批判。
“山阴并美差无竹,阳羡同幽只少茶”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滁州地区的自然美景。山阴与阳羡,分别代表了山的阴面和阳面,诗人在这里赞美了两地的美丽景色,只是遗憾没有竹子和茶叶,似乎在暗示这些自然元素的缺失,使得景色稍显不完整。
最后,“昨月中秋册金简,晴云又覆孟嘉纱”两句,以中秋佳节的月亮为引子,联想到古代文人孟嘉的故事,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金简,古代用于记录重要事件的金质简牍;孟嘉纱,可能是指孟嘉的衣物,这里借以表达对古人风范的追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滁州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丛祠千岁临江渚,拜贶今年那可数。
须晴得晴雨得雨,人意所向神辄许。
嘉禾九穗持上府,庙前女巫递歌舞。
呜呜歌讴坎坎鼓,香烟成云神降语。
大饼如槃牲腯肥,再拜献神神不违。
晚来人醉相扶归,蝉声满庙锁斜晖。
江头女儿双髻丫,常随阿母供桑麻。
当户夜织声咿哑,地炉豆䕸煎土茶。
长成嫁与东西家,柴门相对不上车。
青裙竹笥何所嗟,插髻灿灿牵牛花。
城中妖姝脸如霞,争嫁官人慕高华。
青骊一出天之涯,年年伤春抱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