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滁州·其三》
《滁州·其三》全文
明 / 陈仁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半村半郭树栖霞,耆旧山川总一家。

风俗葛天追朴雅,衣冠晋代薄浮誇。

山阴并美差无竹,阳羡同幽只少茶。

昨月中秋册金简,晴云又覆孟嘉纱。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滁州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充满了浓厚的田园气息和历史韵味。

首句“半村半郭树栖霞”,以“栖霞”二字生动地描绘出村落与城郭之间,树木掩映,如同霞光般绚烂的景象,展现出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接着,“耆旧山川总一家”一句,表达了对这片土地上老一辈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山川与人民之间的紧密联系,仿佛他们都是这个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风俗葛天追朴雅,衣冠晋代薄浮誇”两句,通过对比古代淳朴的风俗与后来的虚夸现象,强调了保持传统美德的重要性。葛天,传说中的远古时代,象征着原始社会的朴素生活;晋代,则指代了一个相对浮华的时代背景。诗人借此表达对淳朴民风的向往和对浮夸风气的批判。

“山阴并美差无竹,阳羡同幽只少茶”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滁州地区的自然美景。山阴与阳羡,分别代表了山的阴面和阳面,诗人在这里赞美了两地的美丽景色,只是遗憾没有竹子和茶叶,似乎在暗示这些自然元素的缺失,使得景色稍显不完整。

最后,“昨月中秋册金简,晴云又覆孟嘉纱”两句,以中秋佳节的月亮为引子,联想到古代文人孟嘉的故事,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金简,古代用于记录重要事件的金质简牍;孟嘉纱,可能是指孟嘉的衣物,这里借以表达对古人风范的追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滁州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作者介绍

陈仁锡
朝代:明

(1581—1636)明苏州府长洲人,字明卿,号芝台。年十九,中万历二十五年举人。尝从武进钱一本学《易》,得其旨要。天启二年进士。与文震孟同科。授编修,典诰敕。以忤魏忠贤被削职为民。崇祯初召复故官,累迁南京国子祭酒。卒谥文庄。讲求经济,有志天下事,性好学、喜著书。有《四书备考》、《经济八编类纂》、《重订古周礼》等。
猜你喜欢

出山二首·其一

阴岩不知晴,路转见朝日。

独行修竹尽,石崖千丈碧。

(0)

赛神曲

丛祠千岁临江渚,拜贶今年那可数。

须晴得晴雨得雨,人意所向神辄许。

嘉禾九穗持上府,庙前女巫递歌舞。

呜呜歌讴坎坎鼓,香烟成云神降语。

大饼如槃牲腯肥,再拜献神神不违。

晚来人醉相扶归,蝉声满庙锁斜晖。

(0)

新堂

湖上新堂气疏豁,三面岚光翠如泼。

都门归来病相属,邻里怪我间何阔。

莼丝作羹饭雕胡,厨人斫鲙艺绝殊。

何由唤得左元放,银盘钓出松江鲈。

(0)

浣花女

江头女儿双髻丫,常随阿母供桑麻。

当户夜织声咿哑,地炉豆䕸煎土茶。

长成嫁与东西家,柴门相对不上车。

青裙竹笥何所嗟,插髻灿灿牵牛花。

城中妖姝脸如霞,争嫁官人慕高华。

青骊一出天之涯,年年伤春抱琵琶。

(0)

秋日怀东湖二首·其二

罨画池边小钓矶,垂竿几度到斜晖。

青蘋叶动知鱼过,朱阁帘开看燕归。

岁晚官身空自闵,途穷世事巧相违。

边州客少巴歌陋,谁与愁城略解围。

(0)

齿落

昔闻少陵翁,皓首惜堕齿。

退之更可怜,至谓豁可耻。

放翁独不然,顽顿世无比。

齿摇忽脱去,取视乃大喜。

譬如大木拔,岂有再安理。

咀嚼浩无妨,更觉彘肩美。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陆诜 冯澥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