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世本如寄,去留俱洒然。
秋风南北路,相别寺门前。
身世本如寄,去留俱洒然。
秋风南北路,相别寺门前。
这首诗以淡泊豁达的态度描绘了人生的无常与自然界的流转。首句“身世本如寄”,点明了人生如同短暂的寄居,充满了无常和不确定性。接着,“去留俱洒然”则表达了面对人生的各种变化,诗人持有洒脱的态度,不为得失所困,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秋风南北路,相别寺门前。”这两句通过秋风的季节更替和南北路的广阔,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迁徙。在这样的背景下,朋友间的离别显得尤为感伤,但诗人并未沉浸于离别的哀愁之中,而是选择了在寺门前相别,赋予了这一场景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寺作为佛教的象征,往往代表着心灵的归宿和精神的寄托,因此在寺门前的别离,不仅是一次物理上的分离,更是一次心灵上的触动和启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对生命短暂和自然永恒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面对人生变迁时保持平和与洒脱的态度。它不仅展现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也触及了人类共通的生命体验,具有普遍的哲学意义。
人之与万物,异名而同体。
贵贱何以殊,知与不知尔。
知之莫如学,学莫如修己。
汝学自有得,愿言惟不已。
不已须自到,不到由中止。
请观为田者,日夜服耒耜。
久之田自熟,其入须倍蓰。
至于耕耘废,稂莠败穈芑。
常时不用力,畬穫终无几。
予与尔知田,肆言聊及此。
遥闻西域使,来献大明宫。
故事三苗比,官仪敌国同。
赐书深慰藉,锡命极优崇。
含垢应王度,怀柔尚古风。
苍生向来急,殊俗此时通。
冠盖长城北,边关绝幕东。
春秋大一统,吏事责三公。
何有长沙客,题诗恸哭中。
邺下盛风流,河曲有名游。
应徐托后乘,车马践芳洲。
丰茸鸡树密,遥裔鹤烟稠。
日上疑高盖,云起类重楼。
金羁自沃若,兰棹成夷犹。
悬匏动清吹,采菱转艳讴。
还珂响金埒,归袂拂铜沟。
唯畏三春晚,勿言千载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