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欲白天冥冥,宿云未敛朝烟生。
前山后山半昏晓,千树万树迷阴晴。
淋漓元气寒犹湿,上下苍茫太初色。
房山去后已无人,野屋荒林见遗迹。
东方欲白天冥冥,宿云未敛朝烟生。
前山后山半昏晓,千树万树迷阴晴。
淋漓元气寒犹湿,上下苍茫太初色。
房山去后已无人,野屋荒林见遗迹。
此诗描绘了一幅晨雾缭绕、云山变幻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东方欲晓、天色未明时分的自然景观。首句“东方欲白天冥冥”便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即将破晓的宁静之中。接着,“宿云未敛朝烟生”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朦胧感,云层尚未散去,晨雾已悄然升起,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神秘与诗意。
随后,“前山后山半昏晓,千树万树迷阴晴”两句,将视线拉远,展现了山峦在晨光与云雾交织下的模糊轮廓,以及树木在光线与阴影中若隐若现的景象,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淋漓元气寒犹湿,上下苍茫太初色”则将视角收束,聚焦于空气中的湿润与寒冷,以及天地间那片苍茫的原始色彩,让人感受到一种深邃而纯净的自然之美。
最后,“房山去后已无人,野屋荒林见遗迹”两句,通过描述山中人迹罕至之处的景象,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敬畏与感慨。整首诗通过对晨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和谐,也蕴含了对生命、时间与存在的深刻思考,是一幅充满哲理与艺术美感的佳作。
个是净慈毛和尚,口言祸福有定当。
逐日随缘去赴斋,是谓两脚功德藏。
彫装千佛,布砌两廊。
判断一切魍魉鬼,主管五百罗汉堂。
至于修桥造路,与夫浴主街坊。
闻一切善事如蝇见血,闻一切恶事似蟹落汤。
有时随搂搜,若万回老子欢喜。
有时放歇蹶,若布袋和尚颠狂。
得一文钱不曾落地,合十爪掌常乃谢天。
只一味朴直,无些子壒尘。
所以打动好事檀那,画出这般面觜。
且道如何比拟,八月十五中夜凉,一轮月照西湖水。
柳墙高于花,怒飞方可至。
奇哉游夏徒,吐辞作雄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