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阿师卒无嗣,石浮屠立有年。
丁宁金针玉线,惭愧鸾胶凤弦。
老阿师卒无嗣,石浮屠立有年。
丁宁金针玉线,惭愧鸾胶凤弦。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正觉所作的《礼明安塔二偈》中的第一首。诗中描述了一位老和尚没有后代,而他所建的石塔却长久屹立的情景。"丁宁金针玉线"可能象征着老和尚对塔的精心维护和寄托,如同母亲对孩子的细致缝补;"惭愧鸾胶凤弦"则可能暗指塔内的佛像或装饰物,以珍贵材料制成,表达了对佛法的虔诚和对塔的尊重。
整首诗通过这两个意象,传达了对老和尚身后塔的敬仰以及对佛法传承的感慨,体现了佛教徒对永恒与不朽的追求。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寂静而庄重的寺庙景象,展现了僧人的生活态度和信仰世界。
杜门却扫冯敬通,何人载酒暖此翁。
昼长书罢啼鸟寂,山水似我清而穷。
山僧携来两诗卷,笔势迅疾如追锋。
渔歌风断郭功父,碧云暮合汤休公。
寒梅自照太古雪,孤松压倒妖春红。
一时见此光怪物,丈室忽换化人宫。
近者重游宝林寺,山行小辟炎毒攻。
唱酬坐觉山鬼泣,谈笑不知酒海空。
当时分韵十五客,冠童亦有童非童。
惜哉梅松不在眼,自与修竹为吾宗。
传闻净觉更殊胜,极欲往求三日聋。
补天久已付昨梦,面壁更欲收奇功。
百年金碧亦尘土,须有好语留山中。
山中道人许我否,饱饭摩腹听松风。
秋入书帏,漏箭初长,熏炉未灰。
向酒边陶写,韩情杜思,案头料理,汉蠹秦煨。
天有高情,世无慧眼,刚道先生是不斋。
人都笑,这当行铺席,又不成开。忘怀。物外徘徊。
与鸥鹭同盟两莫猜。
似琉璃匣里,光涵牛斗,凤凰台上,声挟风雷。
宝汞一钱,冰衔三字,浮利浮名安在哉。
太平也,要泥金镂玉,除是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