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作品,名为《题弟侄书堂》。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修身齐家的重要性,以及对后辈教育的期望。
首句“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表明即使生活在贫困之中,内心的道德和志向依然不会受外界干扰。诗人强调了内在修养的重要性,不以物喜,以不变应万变。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则是说尽管家乡可能处于动荡之中,但还是要保持家族的礼节和文化教育。这里的“兄弟”指的是后辈,诗人希望他们能够继承和发扬家学。
接下来的两句“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雅致的学习氛围。竹影摇曳,泉水潺潺,都成为激发学问的良好环境。
最后,“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则是对年轻一代的勉励,提醒他们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不要因为懒惰而错过任何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总体来说,这首诗既蕴含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和家风传承的重视,也表现出了对后代教育的关怀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