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茅舍》
《茅舍》全文
唐 / 元稹   形式: 古风

楚俗不理居,居人尽茅舍。

茅苫竹梁栋,茅疏竹仍罅。

边缘堤岸斜,诘屈檐楹亚。

篱落不蔽肩,街衢不容驾。

南风五月盛,时雨不来下。

竹蠹茅亦乾,迎风自焚灺。

防虞集邻里,巡警劳昼夜。

遗烬一星然,连延祸相嫁。

号呼怜谷帛,奔走伐桑柘。

旧架已新焚,新茅又初架。

前日洪州牧,念此常嗟讶。

牧民未及久,郡邑纷如化。

峻邸俨相望,飞甍远相跨。

旗亭红粉泥,佛庙青鸳瓦。

斯事才未终,斯人久云谢。

有客自洪来,洪民至今藉。

惜其心太亟,作役无容暇。

台观亦已多,工徒稍冤咤。

我欲他郡长,三时务耕稼。

农收次邑居,先室后台榭。

启闭既及期,公私亦相借。

度材无强略,庀役有定价。

不使及僭差,粗得禦寒夏。

火至殊陈郑,人安极嵩华。

谁能继此名,名流袭兰麝。

五裤有前闻,斯言我非诈。

(0)
注释
楚俗:楚地的风俗习惯。
不理居:不重视居住条件。
茅舍:茅草屋。
苫:覆盖。
竹梁栋:用竹子做的梁和柱。
罅:缝隙。
边缘:靠近。
堤岸斜:河岸倾斜。
诘屈:曲折不平的样子。
檐楹:屋檐和柱子。
篱落:篱笆。
蔽肩:遮不住身体。
街衢:街道。
不容驾:不能通行车辆。
南风:夏天的风向南吹。
时雨:应时的雨水。
竹蠹:竹子生虫。
自焚灺:自己燃烧起来。
防虞:预防。
集邻里:邻里聚集一起。
巡警:巡逻警戒。
遗烬:遗留的火星。
连延:连续不断。
祸相嫁:灾祸相继发生。
号呼:大声呼喊。
怜:心疼。
谷帛:粮食和布匹,泛指财产。
奔走:急忙。
伐:砍伐。
桑柘:桑树和柘树,泛指树木。
旧架:旧房屋。
新焚:刚刚被烧毁。
新茅:新的茅草。
洪州牧:洪州的地方长官,刺史。
嗟讶:感叹惊讶。
牧民:治理民众。
未及久:时间不长。
郡邑:各个城镇。
纷如化:迅速发生变化。
峻邸:高大的府邸。
俨相望:庄严地相对而立。
飞甍:高翘的屋檐。
远相跨:远距离地跨越。
旗亭:酒楼。
红粉泥:涂着红色的墙壁。
佛庙:寺庙。
青鸳瓦:青色的琉璃瓦。
斯事:这件事。
斯人:这个人,指前文的洪州牧。
云谢:已经去世。
客:旅客。
洪民:洪州的百姓。
藉:依赖。
心太亟:心情过于急切。
作役:施工、建造。
无容暇:没有空闲时间。
台观:楼台亭阁。
工徒:工匠。
冤咤:抱怨。
他郡长:其他地方的长官。
三时:四季中的三个季节,这里泛指农时。
耕稼:耕种。
次邑居:按顺序建设居民区。
先室后台榭:先建住房后建娱乐建筑。
启闭:开关,指规划合理。
公私:公共与私人。
相借:互相配合。
度材:估算材料。
无强略:不过分掠夺。
庀役:安排劳力。
定价:固定价格。
僭差:过度奢华。
禦寒夏:抵御寒冷和炎热。
火至:防火措施。
殊陈郑:比陈国和郑国还好,比喻防火做得极好。
人安:人民安宁。
极嵩华:达到嵩山和华山地区的幸福水平。
名流:有名望的人。
袭兰麝:名声像兰麝一样流传,比喻美名远扬。
五裤:古代典故,比喻官员关心民生。
前闻:以前的传闻。
非诈:不是虚假的。
翻译
楚地风俗不爱护住所,居民都住着茅草屋。
屋顶覆盖着茅草,竹子做梁柱,稀疏的茅草间竹子显露。
房屋倚靠倾斜的河岸,檐角和柱子弯曲不齐。
篱笆破败遮不住肩膀,街道狭窄车辆难行。
五月南风正盛,应时的雨却没落下。
竹子生虫茅草也干枯,遇风自然成了火种。
邻里忙着防范,日夜巡逻警戒。
一点余烬未灭,火灾接连发生。
人们呼救心疼财物,匆忙砍伐桑树柘木。
旧屋刚被烧毁,新茅草房又建起。
从前的洪州刺史,对此常感叹不已。
他治理不久,各地却迅速变化。
高大的府邸相对而立,飞檐跨越远方。
酒楼涂着红粉,佛寺盖着青瓦。
这事还未了结,那人早已离世。
有客从洪州来,洪州百姓至今依靠他的遗泽。
可惜他心急如焚,工程不停无暇休息。
宫观已经很多,工匠开始抱怨。
我希望其他地方官,四季中多致力于农耕。
收获后建设城邑,先建住宅再考虑亭台楼阁。
规划合理期限,公私设施相互配合。
量材使用不奢侈,用工有固定价格。
不致过度奢华,基本能抵御寒暑。
防火做得好,人民安宁如陈郑之地,幸福媲美嵩山华山之民。
谁能继承这样的美誉,名声流传如同兰麝香。
五裤之典故早有耳闻,我的这番话并非虚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特定地区(可能是洪州,即今江西九江)在南风和时雨影响下,居民生活状况的画面。诗中详细描述了当地居民居住的茅屋结构,以及由此带来的防虫、防潮等问题。同时,诗人也描写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困境,如旧有建筑被焚毁,又需重新搭建。此外,诗中还提到了前任洪州牧对民情的关心,而现在的人员变动频繁,导致管理混乱。

整首诗语言生动,细节丰富,通过对茅屋生活的刻画,以及居民和官吏之间关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活图景。诗人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展示了自己的观察力,更隐含着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思和批判。

作者介绍
元稹

元稹
朝代:唐   字:微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
猜你喜欢

甲辰岁朝把笔

四十五番见除夕,稍知惭愧此之日。

小时辛苦习科场,惟恐一官身未得。

二十七岁方尘忝,又阅八年初实历。

又阅十年满两任,汲汲皇皇望通籍。

况逾百指家累重,荫赡浩穰忧不给。

所以中心怀蹐局,每至岁朝常戚戚。

前年涉险趋淮幕,去年举剡甫及格。

犹自奔波趁班见,来往时时在涂陌。

今年事定已改官,分邑不远近乡国。

秋风行可报瓜熟,便得怡愉奉慈色。

所以亲边知自幸,笑语团栾竟通夕。

虽然丈夫致君泽民事业匪仅此,要是此去无限隔。

但办劳心供抚字,忠信尚可行蛮貊。

断不依阿事妩媚,亦不聚敛求封殖。

升而戾天沈而渊,一听天公无固必。

若缀班行尽向高,炉香夹侍螭坳侧。

剩拟抗论高回天,粗有外氏之遗策。

或分一垒向边疆,愿作长城如李绩。

霜台直笔屏奸回,机幕飞毫草文檄。

更令小试经纶手,黼黻曾梦江淹笔。

不然种花莳药老海滨,却觅长年当官职。

(0)

十日同宪僚登高

自叹凄凉客寄身,已孤茱酒奉慈亲。

未应一夜无芳菊,共上层楼有可人。

日射寒山宜近晚,霜殷秋叶艳于春。

清欢率尔吾侪事,帽落龙山意更真。

(0)

问梅寄贾秋壑先生

生成欲见化工功,不在漫山桃李中。

为向梅梢问消长,地寒先却得春风。

(0)

山园小梅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十四诗·其十二

花下朦胧作桂看,细评香影一般般。

唤醒二十年前梦,依旧身游在广寒。

(0)

题姚雪蓬骑牛像

骑牛无笠又无蓑,断陇横冈到处过。

暖日暄风不常有,前村雨暗却如何。

(0)

春游·其二

蝶懒莺喑欲莫春,更兼风雨别愁新。

天涯草色深如此,忆得淮南有故人。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仇靖 彭端淑 李陵 杨嗣复 宋教仁 富嘉谟 吴西逸 周容 庄忌 茅坤 曹希蕴 庞德公 刘崧 贾昌朝 黄福 陈文龙 王清惠 聂胜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