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八月离平凉,陇月光寒泾水黄。
弱妻抱子乘瘦马,服玩附行犹一囊。
鄠郊蓝水不敢住,东南深杳崔嵬藏。
洛南十月戎马嘶,市人散走如惊獐。
携妻抱子窜山谷,仓卒不暇持资粮。
山高树密积叶滑,侧足数步颠且僵。
倒身枕臂天欲晓,头上肃肃飞严霜。
劳筋苦骨数百里,今日得升君子堂。
一囊服玩不复顾,数册猥藁情难忘。
君能贷我一茅屋,忍饥默待时明昌。
仲秋八月离平凉,陇月光寒泾水黄。
弱妻抱子乘瘦马,服玩附行犹一囊。
鄠郊蓝水不敢住,东南深杳崔嵬藏。
洛南十月戎马嘶,市人散走如惊獐。
携妻抱子窜山谷,仓卒不暇持资粮。
山高树密积叶滑,侧足数步颠且僵。
倒身枕臂天欲晓,头上肃肃飞严霜。
劳筋苦骨数百里,今日得升君子堂。
一囊服玩不复顾,数册猥藁情难忘。
君能贷我一茅屋,忍饥默待时明昌。
这首元代杨弘道的《投邓州节副刘光甫祖谦》描绘了诗人仲秋时节离开平凉的艰辛旅程。他带着弱妻幼子,骑着瘦马,行李简单,仅有一囊衣物和玩物。他们避开战乱,从鄠郊蓝水一路向东南逃难,直至崔嵬险峻之地。在洛南十月,战马嘶鸣,市井之人惊慌四散,他们一家被迫逃入山谷,生活困苦,连食物和资粮都来不及携带。
山路崎岖,树叶积滑,行走艰难,他们疲惫至极,甚至在天将破晓时倒地休息,头顶霜降,身心俱疲。然而,即使如此,诗人仍不忘怀所带书籍的珍贵,尽管生活困顿,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并未消减。
最后,诗人恳求刘光甫能借给他一间茅屋,让他忍耐饥饿,静待时局好转。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乱时期人民流离失所的苦难,以及对和平与温暖的向往。
春雷仇仇盎中鸣,箨龙惊起头角狞。
斓斑裂土穿石出,长鑱斸下津浮玉。
山人嗜之比八珍,画师写生传千春。
纤纤翠交烟雨湿,山人叹嗟山鬼泣。
玉堂修撰富才情,歌诗赞画增晶英。
春花欲语娇倚槛,蜀锦鲁缟光可鉴。
无端五穷睹揶揄,巧俭发面输陶朱。
我从借观弄毫素,座间一夕珠还浦。
自知诗尽劣陈黄,无人评论家无藏。
富贵在何许,五十已平头。
人生得失且笑,体遣两眉愁。
管甚轮云世变,管甚风波世态,沙渚且盟鸥。
止即尽教止,流即尽教流。
田可秫,山可簌,又何求。
问天只觅穷健,游戏八千秋。
好对梅花如粉,细剪烛花如豆,不改旧时游。
翠袖更能舞,骑鹤上扬州。
老子早知退,鸥鹭未盟寒。
痴顽窬六望七,宁以寿为欢。
风有黍离伤咽,雅有蓼莪憔悴,使我不能餐。
更把南陔读,泪落广陵澜。
踏峨峰,腾华顶,卧王官。
青山与汝卒岁,紫茹可登盘。
乞得白翁归处,莫学缁郎更误,危梦倚栏干。
多谢长生曲,颜面怕人看。
把酒对湘浦,独吊大夫醒。
当年皇览初度,饮露更餐英。
服以高冠长佩,扈以江蓠薜芷,御气独乘清。
谁意椒兰辈,从臾武关盟。
哭东门,哀郢路,悄无宁。
人世纷纷起灭,遗臭与留馨。
一笑远游轻举,三叹道长世短,晦朔自秋春。
洗眼看物变,朝菌共灵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