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五和·其一》
《五和·其一》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门机阱已相随,竟放灵均逐伯奇。

始者齧肤微似蚋,俄然择肉及于罴。

不言快箭穿杨叶,却讶长松托兔丝。

败坏人材由利禄,乃知曾点胜颛师。

(0)
注释
机阱:比喻仕途中的困难和陷阱。
灵均:屈原的字。
伯奇:古代传说中的忠诚而被冤枉的人。
齧肤:轻咬皮肤。
蚋:蚊子。
罴:大熊。
快箭穿杨叶:形容技艺高超,能轻易击中目标。
兔丝:一种寄生植物,象征依附他人。
败坏人材:摧残人才。
利禄:名利。
曾点:孔子弟子,以淡泊名利著称。
颛师:指古代儒家大师颛臾,这里代指追求功名之人。
翻译
出门后陷阱已不再孤单,我追随屈原去追赶伯奇。
起初像蚊子轻轻咬肤,转眼间选择大熊作为目标。
不说快速的箭能穿透杨叶,却惊讶松树上寄生着兔丝。
官场斗争败坏了人才,这才明白曾点的淡泊比颛臾老师更高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五和(其一)》。从鉴赏角度来看,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狩猎图景,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开篇“出门机阱已相随,竟放灵均逐伯奇”,诗人以鲜活的笔触勾勒出猎人们准备狩猎的情形。"机阱"指的是捕捉野兽的陷阱,而"灵均"和"伯奇"都是古代神话中能够驾驭动物的仙人或法术,诗人借此形象,表达了猎人们对狩猎技巧的自信。

接下来的“始者齧肤微似蚋,俄然择肉及于罴”,则进一步描绘了猎人们捕捉野兽的情景。“始者”指的是开始时,"齧肤"即咬破动物的皮肤,而"微似蚋"形象地表达了狩猎初始阶段的谨慎与细致。随后“俄然择肉及于罴”,则展示了猎人们捕获野兽后的果敢选择,"俄然"意味着突然之间,"择肉及于罴"则表现出猎人们对猎物的挑选和享用。

第三句“不言快箭穿杨叶,卻讶長松托兔丝”,诗人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一个哲理。"不言快箭穿杨叶"暗示了猎技的高超,不必多言;而"却讶长松托兔丝"则表现出一种惊叹,即便是猎物也能在危险中寻找生存之道,"长松"通常指的是古老巨大的松树,而"兔丝"则形容兔子轻巧地攀爬。

最后,“败坏人材由利禄,乃知曾点胜颛师”,诗人深刻地反思了狩猎对人性的影响以及技术的发展。"败坏人材"指的是过度追求狩猎技巧可能会损害人的品质,而"由利禄"则说明了这种行为往往是出于功利考虑。"乃知曾点胜颛师"中,“曾点”是一位古代著名的射箭高手,而"颛师"则指的是能控制动物的神话人物,诗人通过这个对比,表达了即便是技艺超群,也不如自然之道。

总体来说,这首诗既展示了狩猎生活的生动景象,又深入探讨了人类行为与自然关系的哲理。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赵山神祠

山中虽隐迹,名被世人知。

无策欲干主,有诗还立祠。

水云通别渚,枳槲荫空墀。

多少能吟者,焚香为拂碑。

(0)

和黄瑞玉山庵

偶寻孤隐处,幽僻远腥荤。

结屋聊依石,栽松却傍坟。

山深长雾雨,海近渺风云。

不必称昏聩,自然疏见闻。

(0)

山中四首·其二

疏林过微雨,西岭收残晖。

草露湿我屦,松风吹我衣。

坐久四山暝,吟馀独鸟飞。

归来不知晚,萝月盈窗扉。

(0)

偈颂六十七首·其四十五

三千世界作炉,百亿须弥为炭。

生铁铸就禅和,炙得通身红烂。

(0)

偈颂六十七首·其四十一

前四十五日何处去,焦尾大虫入闹市。

后四十五日何处来,三脚驴子上高台。

俊鹰快鹞便合乘时,跛鳖盲龟徒劳?跳。

(0)

颂古三十一首·其二十三

三十年来在梦中,生涯丧尽绝行踪。

自惭一见桃花后,依旧漫天鼓黑风。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刘子翬 熊禾 麹信陵 常楚老 李澣 窦弘余 道潜 黄炎培 丰子恺 朱光潜 唐弢 陆轸 宋光宗 赵必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