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机阱已相随,竟放灵均逐伯奇。
始者齧肤微似蚋,俄然择肉及于罴。
不言快箭穿杨叶,却讶长松托兔丝。
败坏人材由利禄,乃知曾点胜颛师。
出门机阱已相随,竟放灵均逐伯奇。
始者齧肤微似蚋,俄然择肉及于罴。
不言快箭穿杨叶,却讶长松托兔丝。
败坏人材由利禄,乃知曾点胜颛师。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五和(其一)》。从鉴赏角度来看,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狩猎图景,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开篇“出门机阱已相随,竟放灵均逐伯奇”,诗人以鲜活的笔触勾勒出猎人们准备狩猎的情形。"机阱"指的是捕捉野兽的陷阱,而"灵均"和"伯奇"都是古代神话中能够驾驭动物的仙人或法术,诗人借此形象,表达了猎人们对狩猎技巧的自信。
接下来的“始者齧肤微似蚋,俄然择肉及于罴”,则进一步描绘了猎人们捕捉野兽的情景。“始者”指的是开始时,"齧肤"即咬破动物的皮肤,而"微似蚋"形象地表达了狩猎初始阶段的谨慎与细致。随后“俄然择肉及于罴”,则展示了猎人们捕获野兽后的果敢选择,"俄然"意味着突然之间,"择肉及于罴"则表现出猎人们对猎物的挑选和享用。
第三句“不言快箭穿杨叶,卻讶長松托兔丝”,诗人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一个哲理。"不言快箭穿杨叶"暗示了猎技的高超,不必多言;而"却讶长松托兔丝"则表现出一种惊叹,即便是猎物也能在危险中寻找生存之道,"长松"通常指的是古老巨大的松树,而"兔丝"则形容兔子轻巧地攀爬。
最后,“败坏人材由利禄,乃知曾点胜颛师”,诗人深刻地反思了狩猎对人性的影响以及技术的发展。"败坏人材"指的是过度追求狩猎技巧可能会损害人的品质,而"由利禄"则说明了这种行为往往是出于功利考虑。"乃知曾点胜颛师"中,“曾点”是一位古代著名的射箭高手,而"颛师"则指的是能控制动物的神话人物,诗人通过这个对比,表达了即便是技艺超群,也不如自然之道。
总体来说,这首诗既展示了狩猎生活的生动景象,又深入探讨了人类行为与自然关系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