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虽隐迹,名被世人知。
无策欲干主,有诗还立祠。
水云通别渚,枳槲荫空墀。
多少能吟者,焚香为拂碑。
山中虽隐迹,名被世人知。
无策欲干主,有诗还立祠。
水云通别渚,枳槲荫空墀。
多少能吟者,焚香为拂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深居山中的隐士,尽管身处偏远,但其名声却广为人知。他并无从政之志,却因诗才出众而受到人们的敬仰,以至于在当地建起了祠堂以供奉。诗人通过"水云通别渚,枳槲荫空墀"的景象,展现了山中祠堂的宁静与清幽,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最后,诗人感慨有多少吟游诗人会前来这里,焚香祭拜,以表达对这位诗神的崇敬之情。整首诗赞美了诗人的才华和人们对文学的尊重,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文人墨客的崇尚。
问海棠花,谁留恋、未教飘坠。
真个好,一般标格,聘梅奴李。
怯冷拟将苏幕护,怕惊莫把金铃缀。
望铜梁、玉垒正春深,花空美。非粉饰,肌肤细。
非涂泽,胭脂腻。恐人间天上,少其伦尔。
西子颦收初雨后,太真浴罢微暄里。
又明朝、杨柳插清明,鹃归未。
老子百般足,无事可闲忧。
几年思返林壑,今日愿方酬。
潦倒戏衫舞袖,郎讲门槌拍板,端的这回收。
日月两浮毂,身世一虚舟。想鹪鹩,与鸿鹄,不相谋。
惊鳞万里深逝,谁肯更吞钩。
醉则北窗高卧,醒则南园行乐,莫莫更悠悠。
云在山中谷,月在水中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