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近寒自早,山空月方迥。
爱此簿书稀,对月啜枯茗。
推卷起就枕,夜阑清梦醒。
四境胜地多,云壑洞幽暝。
野鹤唳一声,孤峰秀逾挺。
安得踏苍烟,直上盘崖顶。
自我出关来,无日不见山。
萦回数百里,往返疲且艰。
佳处固幽旷,道旁多粗顽。
树木望如赪,但觉山风寒。
今朝扫阴霾,夕阳忽来还。
龙门觌面迎,黛色若可餐。
乃知千蛾眉,惟在心所忺。
美恶固无常,志士发长叹。
寒近寒自早,山空月方迥。
爱此簿书稀,对月啜枯茗。
推卷起就枕,夜阑清梦醒。
四境胜地多,云壑洞幽暝。
野鹤唳一声,孤峰秀逾挺。
安得踏苍烟,直上盘崖顶。
自我出关来,无日不见山。
萦回数百里,往返疲且艰。
佳处固幽旷,道旁多粗顽。
树木望如赪,但觉山风寒。
今朝扫阴霾,夕阳忽来还。
龙门觌面迎,黛色若可餐。
乃知千蛾眉,惟在心所忺。
美恶固无常,志士发长叹。
这首清代纪迈宜的《古风》描绘了一幅秋夜山居的画面。首句“寒近寒自早,山空月方迥”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秋夜的凉意和山间的寂静,月光显得格外明亮。接下来,“爱此簿书稀,对月啜枯茗”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喜爱,独自品茗赏月,享受宁静时光。
“推卷起就枕,夜阑清梦醒”写诗人读书后入睡,深夜梦醒,感受到四周环境的优美。“四境胜地多,云壑洞幽暝”进一步描绘了山中胜景,云雾缭绕的山谷显得深邃而神秘。
“野鹤唳一声,孤峰秀逾挺”通过野鹤的叫声和孤峰的挺拔,展现出山的孤独与峻峭,诗人渴望能登顶欣赏全景。“自我出关来,无日不见山”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深情,即使旅途劳顿,也难以割舍。
“佳处固幽旷,道旁多粗顽”对比了山中美景与沿途的粗砺,突显出山中宁静与世外之感。“树木望如赪,但觉山风寒”描绘了山风吹过,红叶摇曳,寒意袭人的景象。
最后,“今朝扫阴霾,夕阳忽来还”象征着阴霾散去,夕阳西下,景色更加动人。“龙门觌面迎,黛色若可餐”以夸张手法赞美山色之美,仿佛可以食用。“乃知千蛾眉,惟在心所忺”表达诗人领悟到真正的美在于心境,而非外在的物质。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坚韧的人生态度。
一年秋节重阳浓,园林上下皆清风。
远山百里削寒玉,平湖十亩磨青铜。
亦好茂树蓊西北,露枝霜叶纷青红。
枝头寂寂少啼鸟,天外隐隐飞征鸿。
弄月基蟠绿净中,东南况有小垂虹。
潭清潦尽境更好,水落石出摹难工。
爱山堂前花作丛,疏疏杨柳瘦毛同。
红蕉碧桂互掩映,芦花蓼穟交蒙茸。
新亭爽垲瞰空阔,赁栏一目连七峰。
烟霏雾霭扫欲尽,但见突兀撑晴空。
携筇更登月山椒,嶙峋怪石高玲珑。
香炉近出陂陁侧,云黄复在南山东。
水声激激来涧曲,飕飕风响生樛松。
菊英萸实篱可采,山肴野蔌盘能供。
作诗颇类台戏马,吹帽未减山名龙。
良辰美景乐心赏,四者偶并今始逢。
明朝不问蝶愁绝,更饮黄花琥珀醲。
《重阳》【宋·喻良能】一年秋节重阳浓,园林上下皆清风。远山百里削寒玉,平湖十亩磨青铜。亦好茂树蓊西北,露枝霜叶纷青红。枝头寂寂少啼鸟,天外隐隐飞征鸿。弄月基蟠绿净中,东南况有小垂虹。潭清潦尽境更好,水落石出摹难工。爱山堂前花作丛,疏疏杨柳瘦毛同。红蕉碧桂互掩映,芦花蓼穟交蒙茸。新亭爽垲瞰空阔,赁栏一目连七峰。烟霏雾霭扫欲尽,但见突兀撑晴空。携筇更登月山椒,嶙峋怪石高玲珑。香炉近出陂陁侧,云黄复在南山东。水声激激来涧曲,飕飕风响生樛松。菊英萸实篱可采,山肴野蔌盘能供。作诗颇类台戏马,吹帽未减山名龙。良辰美景乐心赏,四者偶并今始逢。明朝不问蝶愁绝,更饮黄花琥珀醲。
https://shici.929r.com/shici/LybbAiSgy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