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夏困烦冤,逢秋似得仙。
短床便月下,长簟怯风前。
露气清群木,云棱澹一天。
西江无限水,长啸忆楼船。
九夏困烦冤,逢秋似得仙。
短床便月下,长簟怯风前。
露气清群木,云棱澹一天。
西江无限水,长啸忆楼船。
这首诗描绘了初秋时节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受。首句“九夏困烦冤”以强烈的对比手法,将炎炎夏日的酷热与烦闷与即将到来的秋天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对清凉秋日的期待与向往。接下来,“逢秋似得仙”一句,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给人带来的超脱凡尘、如同仙境般的感受。
“短床便月下,长簟怯风前”两句,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进一步展现了初秋的宁静与凉爽。短床在月光下显得格外舒适,而长长的竹席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乎对即将到来的凉意感到一丝畏惧,生动地刻画出季节变换时自然界的微妙变化。
“露气清群木,云棱澹一天”则从视觉和触觉的角度,描绘了秋天清晨的清新与宁静。露珠在树叶上闪烁,为树木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银纱,而远处的云朵则呈现出淡淡的轮廓,整个天空仿佛被一层轻柔的面纱覆盖,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最后,“西江无限水,长啸忆楼船”两句,诗人借景抒情,将思绪引向远方。面对无尽的江水,诗人不禁长啸,心中涌起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以及对远方、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的流露,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初秋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感悟,同时也蕴含着对生活、对过去的深沉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生的独特见解和审美情趣。
前日松间步屧归,更将荷叶障秋晖。
如今城里抛团扇,应是山中试裌衣。
水有秋容莲渐少,树含凉气鸟慵飞。
炎天既懒趋城市,从此尤须恋翠微。
九山如马首,一一奔洞庭。
小舟过其下,幸哉波浪平。
大澧沅澬湘,大江风忽怒。
起我舟如叶,轻或升千丈,坡或落千丈。
坑回望九马,山政与大浪。
争如飞鹅车,炮打雎阳城。
又如白狮子,山下跳鬇鬡。
须臾入别浦,万死得一生。
始知茵席湿,尽覆杯中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