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吴姬十首·其九》
《吴姬十首·其九》全文
唐 / 薛能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冠剪黄绡帔紫罗,薄施铅粉画青娥。

因将素手誇纤巧,从此椒房宠更多。

(0)
注释
冠剪:头饰。
黄绡:黄色轻纱。
帔:披肩或长袍。
紫罗:紫色丝织物。
铅粉:古代化妆品,类似铅白。
青娥:青黑色的眼眉。
素手:洁白的手。
纤巧:精细巧妙。
椒房:皇后或贵族妇女的居所,代指后宫。
宠:宠爱。
翻译
她头戴黄色轻纱制成的冠饰,身披紫色罗衣,薄施铅粉妆点出青黑色的眼眉。
于是她伸出白皙的手指夸耀自己的精细工艺,从此在后宫中更加受宠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打扮的场景,展示了古代女性对美的追求和精致的生活。"冠剪黄绡帔紫罗"一句中,“黄绡”指的是用黄丝线织成的薄纱,而“帔紫罗”则是指用紫色丝绸做成的衣服边缘装饰,表明女子在穿戴上极为讲究。"薄施铅粉画青娥"一句,“铅粉”是一种化妆品,用来描绘眉目,而“青娥”指的是修长而美丽的眉形,这里说明了女子精心地进行着装扮。

接下来的"因将素手誇纤巧"一句,"素手"是指白皙细腻的手,而"誇"在这里表示夸耀或展示之意,“纤巧”则指的是女子手部的精细和技艺,从中可以感受到她对美的追求和自信。最后“从此椒房宠更多”一句,"椒房"是皇宫中的一个位置,而“宠更多”意味着在得到更多宠爱。

整首诗通过对女子打扮过程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古代女性对于美和爱情的渴望,以及她们为了获得男性关注而做出的种种努力。同时,这也反映出当时社会中女性地位的一种体现,即在婚姻家庭生活中争取到更多的宠爱与尊重是女性重要的社交目标。

作者介绍
薛能

薛能
朝代:唐   字:太拙   籍贯:河东汾州(山西汾阳县)   生辰:817-880年

薛能(817-880年),字太拙,河东汾州(山西汾阳县)人。晚唐大臣,著名诗人。会昌六年,进士及第,补盩厔县尉。仕宦显达,历任三镇从事,累迁嘉州刺史、各部郎中、同州刺史、工部尚书,先后担任感化军、武宁军和忠武军节度使。广明元年,为许州大将周岌所逐,全家遇害。癖于作诗,称赞“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著有《薛能诗集》十卷、《繁城集》一卷 。
猜你喜欢

戏简强彦栗

钱唐湖边春日晖,邓家蛮娘金缕衣。

向人凝笑语娇涩,陌上花歌缓缓归。

伯劳东飞燕西去,恼公无限相思意。

有约荷花庄上来,紫鸾笙里留春住。

(0)

野老移家图为谢子兰题

野老移家向何许,乃在吴松之甫里。

治生拟学陶朱公,钓竿欲觅玄真子。

小儿读书坐船头,大儿击楫歌中流。

细君斫脍妇炊黍,老子醉卧芦花秋。

人生真乐不易得,儿女团栾居泽国。

避秦何必问桃源,朝泊江南暮江北。

(0)

白头母歌次韵徐孟岳

白头母,少为倡家女,老作种花妇,短布单衣才掩股。

犹记青年学歌舞,樱桃花发当窗树。

艺成北上凤皇城,不与长川教坊伍。

耶娘轻义重金珠,婚娶论财漫相许。

失身为妾权豪门,背立银釭泣无语。

主家三入相中书,万骑云趋当要路。

马前鹰犬亦遭时,门下桃李自成蹊。

共工一触天柱折,舞衫歌扇都分携。

放还仍饮邻妪茶,弟妹凋零无一家。

嫁得涌金门外婿,不解耕田能种花。

钱唐大家罗捡刮,救死奚暇誇骄奢。

秋风荆棘迷花坞,充募新军隶分府。

别时血泪万行啼,信州城下出征西。

前夫后婿何翕忽,贵贱同为道旁骨。

闭门花落清明雨,梦寻旧谱移筝柱。

觉来无地觅夫骸,悔不身先木兰去。

(0)

毗陵许左司中秋对月席上次韵

毗陵中秋月色好,清光散落千林表。

乌台御史紫微郎,一笑相逢即倾倒。

璚楼玉宇净无尘,金粟吹香爽气新。

靓妆行酒谁家女,恐是天上乘鸾人。

蹇予山林性疏散,不堪政比稽康懒。

学书学剑一无成,岂解奔趋事生产。

谁能褰旗夜斩关,斫贼手持龙爵镮。

归来献馘长杨殿,夺取金印悬腰间。

(0)

至正乙巳纪兴十首·其三

朱楼临大道,画戟列高门。

问是谁人第,疏封两国尊。

任侠若孟公,养士拟平原。

客趿明珠履,宰胹封熊蹯。

长儿尚公主,中子守名藩。

睥睨仇雠报,诛求乡里怨。

一朝被流放,不得窥田园。

富贵如浮云,飘散岂常存。

阶有蒿莱长,门无车马喧。

鸺鹠鸣废井,鼯鼠上颓垣。

豪华易凋歇,往事那可论。

空馀乞墦者,犹是侠王孙。

(0)

春草词,泉南陈彦廉氏少孤作堂奉其母庄以居名之曰春草为赋春草词六解·其三

严霜催老干,弱蔓缘孤根。

春至清阴满,难酬雨露恩。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