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睢憔悴一儒生,忽把鱼须事圣明。
贫得俸钱还乍喜,晚登朝序却无荣。
前年坐蜀同樽俎,此日边淮独旆旌。
班列道孤君不见,曲江春暖共僧行。
关睢憔悴一儒生,忽把鱼须事圣明。
贫得俸钱还乍喜,晚登朝序却无荣。
前年坐蜀同樽俎,此日边淮独旆旌。
班列道孤君不见,曲江春暖共僧行。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遭遇贫困和仕途不顺利的情况下,内心的孤独与感慨。开篇“关睢憔悴一儒生”表达了诗人的沧桑与学养,继而“忽把鱼须事圣明”则透露出他对古人圣明之举的向往和模仿。这两句设定了诗人面对现实困境时的心态。
接下来的“贫得俸钱还乍喜,晚登朝序却无荣”揭示了诗人的贫穷和仕途上的挫折,以及由此带来的悲哀。这里的“乍喜”可能是出于对微薄资财的庆幸,而“晚登朝序”则反映了仕途上的迟缓,“无荣”则是这种迟缓所导致的地位低下。
“前年坐蜀同樽俎,此日边淮独旆旌”两句,通过对比诗人过去与现在的情景,凸显出其孤寂与落寞。这里的“坐蜀”可能指的是曾经在蜀地参与宴席,与人同享欢乐,而“此日边淮独旆旌”则是现实中诗人的孤单和不被重视。
最后,“班列道孤君不见,曲江春暖共僧行”两句,表达了诗人在仕途上的失意和对友情的怀念。这里的“班列道”指的是官员们排列于朝堂之上,而“君不见”则是诗人未能得到君主的赏识。“曲江春暖共僧行”则是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只能与同僚共同行走于温暖的春日中,寻找一丝慰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往昔、内心与外界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遭遇困境时的复杂情感和深沉的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