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吉父示送别七言》
《和吉父示送别七言》全文
宋 / 王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景物随人也解愁,年来谖草不忘忧。

微官自缚敢辞冷,倦鸟纵归何处投。

一岁又闻禾黍熟,百年惟喜甲兵休。

人生佳节真难遇,莫惜重阳菊满头。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ìsòngbiéyán
sòng / wángyáng

jǐngsuírénjiěchóuniánláixuāncǎowàngyōu

wēiguāngǎnlěngjuànniǎozòngguīchùtóu

suìyòuwénshǔshúbǎiniánwéijiǎbīngxiū

rénshēngjiājiézhēnnánzhòngyángmǎntóu

注释
景物:自然景象。
解愁:理解、安慰。
谖草:古代一种能令人忘忧的植物,这里指萱草。
不忘忧:消除忧虑。
微官:低微的官职。
自缚:自我束缚,此处指甘愿承受。
敢辞冷:不敢推辞寒冷的处境。
倦鸟:劳累的鸟儿。
禾黍:泛指农作物,常代指丰收。
甲兵休:战争停止,和平时期。
佳节:美好的节日。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传统节日。
菊满头:插满菊花,重阳节习俗。
翻译
景物似乎也懂得人的愁苦,近年来萱草总能让人忘却忧虑。
即使官职卑微,也不敢逃避寒冷,疲倦的鸟儿纵然归巢,又能飞向哪里。
一年又见庄稼成熟,百年来只愿战争停止。
人生中美好的节日实在难得,不要吝啬在重阳节赏菊插满头。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文人在离别之际,通过景物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哲思。开篇"景物随人也解愁,年来谖草不忘忧",意指自然万象能理解人的心绪,每当岁末枯黄的野草复苏,便如同诗人对往昔忧虑的回忆,不曾忘怀。这里景物与人心相通,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

接着"微官自缚敢辞冷,倦鸟纵归何处投",则是说自己身为小吏,却也不愿意在寒冷的官位上久留。就像疲惫的鸟儿,即使放归,也不知该投向何方。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厌倦与迷茫。

"一岁又闻禾黍熟,百年惟喜甲兵休",转而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每当一年一度听到谷物成熟的声音时,诗人只愿世间能永远享受兵戈之灾后的安宁。这反映出诗人对于战争的憎恶,以及对于平和生活的深切期盼。

最后"人生佳节真难遇,莫惜重阳菊满头",是对人生中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提醒。诗人劝诫自己及他人,在能够享受生命中的美好瞬间时,不应有所保留,就如同重阳节(即双九节)那般,尽管菊花满头,也不必吝啬自己的欣赏之情。这是对生活态度的写照,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哲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景物与心境的交织,表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悟、仕途的无奈以及和平生活的向往。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是一篇情真意切的送别之作。

作者介绍

王洋
朝代:宋

(1087—1154)宋楚州山阳人,字元渤。王资深子。徽宗宣和六年进士。高宗绍兴初诏试馆职,历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守起居舍人,擢知制诰。十年以权发遣吉州换邵武军。洪皓使金归,人无敢过其居,洋独与往来,为人诬告与闻洪皓欺世飞语,以直徽猷阁出知饶州。寓居信州,有荷花水木之趣,因号王南池。善诗文,其诗极意镂刻,文章以温雅见长。有《东牟集》。
猜你喜欢

骨董羹

榾柮炉边骨董羹,肉为主将菜为兵。

两三行酒先传令,五七言诗又筑城。

雪马纷披惊赤帜,火牛奔突走玄冥。

满堂奏凯红颜客,醉舞春风颂太平。

(0)

西湖书院

千载西湖今可书,梅花香里素王居。

乾坤有意留斯境,尘土何曾污太虚。

山鬼亦知明礼乐,涛声自洗宋奸谀。

清风一艇轻如叶,容我来时给埽除。

(0)

答胡廷慎进士

村居断来往,摊书挍陶阴。

寥寥三百载,谁鼓紫阳琴。

萤爝无远照,转展费沉吟。

新声乱古雅,嘈嘈或愔愔。

念昔与君期,迪我以妙音。

中道忽仳离,宿疚郁中襟。

支离事铅椠,何以希回参。

湛湛图灵高,渊渊沧溟深。

栖栖坐迟暮,鶗鴂鸣芳林。

(0)

哭怡贤亲王二首·其二

穗帐陈筵日,云軿载道时。

悲深万民泪,痛失百寮师。

献替犹如昨,仪容俨在斯。

可怜风雨急,花萼损连枝。

(0)

雨后九洲清宴望西山

蒹葭叶上雨声过,乍觉新凉飒飒多。

山色崔嵬千叠翠,湖光潋滟万重波。

游鱼避钓依寒藻,翔鸟惊弦就碧萝。

莫讶金风催改序,秋晖偏好快晴和。

(0)

仁明斋咏怀

忆昔园林趋觐回,朱门静掩不轻开。

怡情看竹邀僧话,余事移松傍水栽。

勤政原因涵养到,任劳却自静功来。

万机日日如丝绪,勉竭心思手自裁。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法式善 胡炳文 褚亮 薛道衡 宇文虚中 吴激 拾得 李日华 刘珝 程大昌 苏子卿 章炳麟 秦韬玉 丰坊 黎简 林光朝 邓剡 郑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