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入庵来,翛然百念灰。
松风晴后雨,涧水静中雷。
邻户祈蚕母,樵翁挟雉媒。
若无山外事,何必过天台。
一自入庵来,翛然百念灰。
松风晴后雨,涧水静中雷。
邻户祈蚕母,樵翁挟雉媒。
若无山外事,何必过天台。
这首宋朝诗人陈著的《夜宿倪庵坐雨二首(其一)》描绘了诗人进入山中庵舍后的宁静心境。"一自入庵来,翛然百念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自从进入庵中后,内心的各种世俗念头都仿佛化为灰烬,心境变得超脱淡泊。接下来的"松风晴后雨,涧水静中雷",通过比喻,写出了山间自然环境的清新与宁静,即使风雨雷电,也显得格外和谐,仿佛在静谧中听到的是内心的平静之声。
"邻户祈蚕母,樵翁挟雉媒",进一步描绘了庵边生活的田园景象,邻居们在祈求蚕神保佑丰收,而打柴的老人则带着捕鸟的工具,体现了乡村生活的淳朴和自然。最后两句"若无山外事,何必过天台",诗人感慨如果这里没有尘世的纷扰,那么他甚至无需特意去天台寻求超脱,这庵舍就是他的世外桃源。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庵中的生活情境,展现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超然境界。
跳出红尘,都不顾、是非荣辱。
垂钓处、月明风细,水清山绿。
七里滩头帆落尽,长山泷口潮回速。
问有谁、特为上钩来,刘文叔。貂蝉贵,无人续。
金带重,难拘束。这白麻黄纸,岂曾经目。
昨夜客星侵帝座,且容伸脚加君腹。
问高风、今古有谁同,先生独。
朝雨复暮雨,暑气日已微。
凉轩水□爽,幽坐延秋晖。
孤抱无一惬,前事有百非。
可读书本少,能言士尤稀。
积倦蠹帙翻,久辍犀柄挥。
吾儿忽具饮,山茹姜葖肥。
青瓷古茗器,十觞联若飞。
此生老且死,所幸岁不饥。
似闻吴中潦,米价良足唏。
东游岂不快,何如且言归。
一醉未易得,家贫今典衣。
典衣亦常事,冥心甘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