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我昏沈,匪伊朝夕,寸心终古无人识。
灵犀一点有时通,除非马角乌头白。
长夜漫漫,空房寂寂,香篝前度烧安息。
罗帏直入月无猜,瓶花开落谁怜惜?
如我昏沈,匪伊朝夕,寸心终古无人识。
灵犀一点有时通,除非马角乌头白。
长夜漫漫,空房寂寂,香篝前度烧安息。
罗帏直入月无猜,瓶花开落谁怜惜?
这首诗是由清末近现代初期的诗人袁克文所作,名为《踏莎行》。诗中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寂寞,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淡然与超脱。
"如我昏沈,匪伊朝夕,寸心终古无人识。" 这四句通过对比自己内心世界与外界的鲜明对照,表达了诗人深藏的情感和思想,无人能够真正理解。这不仅是诗人的自白,也是他对于世俗尘嚣的一种超然态度。
"灵犀一点有时通,除非马角乌头白。" 这两句诗则描绘了一种境界,即便是在精神上与世隔绝的情况下,有时也能感受到心灵的交流和沟通,但这需要特定的条件,譬如说到老年华衰退,如同马角变白、乌头转白,这样的年龄阶段或许才能达到。
"长夜漫漫,空房寂寂,香篝前度烧安息。" 这几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孤独的夜晚场景。诗人在漫长的夜晚中,独处一室,只有香炉中的香气伴随,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也是对外界喧嚣的一种逃避。
"罗帏直入月无猜,瓶花开落谁怜惔?" 最后两句诗则写到了夜晚的窗户直接与月亮相通,没有隔阂,而室内的瓶花则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开放和凋谢。这象征着生命中的许多美好都可能在无人欣赏中悄然发生和消逝。
整首诗通过对比光明与黑暗、喧嚣与寂静,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珍视,以及对于外部世界的超脱态度。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精炼,是一篇深情而又冷豔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