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感麟翁,耿耿跨箕尾。
已垂百世芳,何用东山起。
平生梦奠处,郁郁佳城启。
禅枝附奕叶,鱼粥常千指。
老龙卧颓波,秀木森嶷峙。
堆螺沃黛山,泻玉摐金水。
上人一锡拄,心寂倦他徙。
我亦希子文,仕已忘愠喜。
时来语道要,中立旁不倚。
而君乐幻空,说定不说止。
永怀先觉人,愧发汗流泚。
彝伦出笔削,一是无彼此。
修程不自勉,九十半百里。
相彼嗅世芬,所向辄摇弭。
未知吾相马,异质遗毛齿。
更须求真龙,万古资一洗。
堂堂感麟翁,耿耿跨箕尾。
已垂百世芳,何用东山起。
平生梦奠处,郁郁佳城启。
禅枝附奕叶,鱼粥常千指。
老龙卧颓波,秀木森嶷峙。
堆螺沃黛山,泻玉摐金水。
上人一锡拄,心寂倦他徙。
我亦希子文,仕已忘愠喜。
时来语道要,中立旁不倚。
而君乐幻空,说定不说止。
永怀先觉人,愧发汗流泚。
彝伦出笔削,一是无彼此。
修程不自勉,九十半百里。
相彼嗅世芬,所向辄摇弭。
未知吾相马,异质遗毛齿。
更须求真龙,万古资一洗。
这首诗是宋代胡寅对龙王长老的赞誉和对其佛法修行的评价。诗人首先称颂长老为“堂堂感麟翁”,意指其德行高尚,如同麒麟般尊贵。接着提到长老的修行已经流传百世,暗示其在佛学上的深厚造诣,无需再追求世俗的名利如东山再起。
诗中提及“平生梦奠处”和“佳城启”,暗指长老的禅宗传承,以及他静心修行的生活。长老的弟子众多,“禅枝附奕叶,鱼粥常千指”,描绘了僧众生活的简朴和和睦。
长老被比作“老龙卧颓波”,象征其深沉智慧,而“秀木森嶷峙”则形容其人格高洁。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色,烘托出宁静祥和的氛围。
胡寅表示自己也希望能像长老一样,忘却世俗恩怨,专注于道义。然而,长老更倾向于深入佛理的探讨,而非止于言说。诗人感叹自己未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对长老的智慧和修为充满敬仰。
最后,诗人强调佛法的普适性,无论高低贵贱,都应该遵循道义,自我砥砺。同时,他也反思自己的不足,认为需要寻找真正的佛法精髓,以洗涤心灵。
整首诗赞美了龙王长老的修行成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身修行的反思和提升的愿望。
左太冲赋三都十年,门墙藩溷皆著纸笔。
予意其因以寓墨池模仿之妙,而未必徒以诧记事备言之述。
不然则亦焉用是物也。
如公书法,或者得太冲之彷佛乎。
有凤楼之手,以侈其标度。
有香奁之泽,以酝其风骨。体具态全,夫岂一日。
清真之名,公所自出。
世不当徒以考公之词赋,尚可因是著公之翰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