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出处辞》
《出处辞》全文
宋 / 赵汝燧   形式: 古风

太公严子陵,皤然两渔人。

文王尚西伯,光皇已中兴。

太公所以竟卷饵,子陵所以归垂纶。

趋向固异辙,出处同一心。

当日遭逢傥易地,两翁亦必随时而屈伸。

钓台高兮渭水清,或隐或显俱彰千古名。

(0)
翻译
姜太公和严子陵,两位白发老渔翁。
周文王还是西伯侯,伟大的君主已经使国家复兴。
太公最终选择钓鱼隐居,子陵则选择归隐垂钓。
他们的追求虽然不同,但出仕隐退的本意相同。
如果他们命运调换,两位老者也会随时代变化而适应。
钓鱼台高耸渭水清澈,他们的名声无论显隐都流传千古。
注释
太公:指姜子牙。
严子陵:东汉隐士。
光皇:形容文王光辉的帝业。
卷饵:比喻出仕。
垂纶:垂钓,隐居。
趋向:追求的方向。
异辙:不同的道路。
出处:出仕或隐居。
一心:相同的志向。
遭逢:际遇。
傥:倘若。
易地:交换位置。
钓台:指严子陵钓台。
渭水:陕西渭河。
彰:彰显。
名:名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汝燧所作的《出处辞》。诗中以姜太公和严子陵两位历史人物为例,展现了他们不同的生活选择和高尚品格。太公姜尚在文王时期辅佐西伯姬昌,最终成就了周朝的中兴大业;而严子陵则选择归隐垂钓,过着淡泊名利的生活。诗人通过对比他们的行为,强调了尽管两人追求和生活方式不同,但都坚守内心的道义,无论出仕还是隐居,都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

诗中“当日遭逢傥易地,两翁亦必随时而屈伸”一句,表达了如果他们处在对方的位置,也会根据时势调整自己的态度,体现了他们的智慧和适应性。最后,“钓台高兮渭水清,或隐或显俱彰千古名”描绘了他们各自钓台的场景,无论严子陵的钓台还是姜太公的渭水,都成为了后世传颂的名胜,彰显了他们的不朽声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两位历史人物的赞美,寓言式地阐述了人生的不同道路,以及如何在不同境遇中保持本心,体现了作者对高尚人格的敬仰和对人生哲理的深思。

作者介绍

赵汝燧
朝代:宋

(1172—1246)名或作汝燧。宋宗室,居袁州,字明翁,号野谷。宁宗嘉泰二年进士。主东阳县簿,迁湖南刑司狱干官,改知临川县。监镇江府榷货务,年课羡三十万。迁知郴州。历湖南宪漕,以刑部郎官召对,再差知温州。博记工文,尤长于诗,为江湖派诗人。有《野谷诗稿》。
猜你喜欢

西湖行宫八景·其四瞰碧楼

览景不嫌高,山楼瞰碧涛。

雨晴皆合赏,俯仰更无劳。

洗涤尘氛气,差排歌舞曹。

悠然会心所,摛句亦因豪。

(0)

逆旅主人

逆旅问主翁,日暮未有遇。

同此如寄身,彼此莫为虑。

人生无百年,区区惜所据。

颓檐与华甍,终当俱委去。

达士久不闻,末俗多愚误。

此翁未足疑,吾道自堪惧。

(0)

蜀山雪霁

冻雀无声万籁鸣,六花飞屑遍山城。

日高风静寒光敛,留得琼峰映晓晴。

(0)

蒙顶石花茶

闻道蒙山风味嘉,洞天深处饱烟霞。

冰绡碎剪先春叶,石髓香粘绝品花。

蟹眼不须煎活水,酪奴何敢斗新芽。

若教陆羽持公论,当是人间第一茶。

(0)

晚次鄂州

客帆收处近江城,偶遇乡人问去程。

梦渚白蘋寒雁下,汉阳红树暮烟生。

故乡又是经年别,夜月空怜几度明。

吟倚篷窗思无限,几家砧杵散秋声。

(0)

吕蒙城

英雄分据国为三,吴蜀风云入笑谈。

多病阿蒙终一捷,古城依旧向江南。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朱服 薛稷 孔融 文益 李存勖 程晋芳 赵惇 江天一 应玚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张佳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