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旅问主翁,日暮未有遇。
同此如寄身,彼此莫为虑。
人生无百年,区区惜所据。
颓檐与华甍,终当俱委去。
达士久不闻,末俗多愚误。
此翁未足疑,吾道自堪惧。
逆旅问主翁,日暮未有遇。
同此如寄身,彼此莫为虑。
人生无百年,区区惜所据。
颓檐与华甍,终当俱委去。
达士久不闻,末俗多愚误。
此翁未足疑,吾道自堪惧。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罗洪先所作的《逆旅主人》。诗中描绘了旅人在异乡客栈中寻求住宿却未得遇的情形,通过与主人的对话,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
首句“逆旅问主翁”,点明了地点和情境——在异乡的旅店中向店主询问住宿事宜。接着,“日暮未有遇”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等待的漫长,暗示了旅人可能面临的困境或挫折。
“同此如寄身,彼此莫为虑。”这两句诗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将自己和他人比作寄居于此世的过客,提醒人们不必过于忧虑眼前的困难,因为生命的本质就是短暂而脆弱的。
“人生无百年,区区惜所据。”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短暂,指出人们在有限的生命中过分执着于眼前的事物,实则是一种徒劳。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深刻反思。
“颓檐与华甍,终当俱委去。”这里以“颓檐”(破旧的屋檐)和“华甍”(华丽的屋顶)作为比喻,象征着生命中的不同境遇最终都将归于尘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无奈和接受。
“达士久不闻,末俗多愚误。”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批判,认为真正的智者已经很少见到了,而世俗之人往往容易犯错,陷入愚昧之中。
最后,“此翁未足疑,吾道自堪惧。”诗人通过与“主人”的对话,表达了对自身信仰和道路的坚定,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担忧。这句话既是对前文思想的总结,也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旅人的经历和与主人的对话,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世事的无常以及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思熟虑。
我窗三尺馀,可以阅晦明。
北省虽巨丽,无此风竹声。
不著散花女,而况使鬼兄。
世间多歧路,居士绳床平。
未知阮遥集,几屐了平生。
领军一屋鞋,千载笑绝缨。
槐阴自入户,知我喜新晴。
觅句方未了,简斋真虚名。
纷纷骑马尘及腹,名利之窟争驰逐。
眼明见此山中吏,怪底吾庐有林谷。
雌雄相对目炯炯,意闲不受荣与辱。
掇皮皆真岂自知,坐令猫犬羞奴仆。
我不是李卫公,欺尔无魂规尔肉。
又不是曹将军,数肋射尔不遗镞。
明窗无尘帘有香,与尔共此春日长。
戏弄竹枝聊卒岁,不羡晋宫车下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