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邻无牛长苦辛,东邻多牛今家贫。
儿孙生小不识字,头白终为畎亩民。
君家累叶皆儒雅,岂学邻翁但耕稼。
数亩荒畦手自锄,一卷遗经坐仍把。
厨中有粟床有书,万事浮云心澹如。
向人懒掉仪秦舌,避世翻轻沮溺徒。
方今圣代多推毂,玉帛戋戋贲幽谷。
我亦休耕汶上田,与尔相期在乔木。
西邻无牛长苦辛,东邻多牛今家贫。
儿孙生小不识字,头白终为畎亩民。
君家累叶皆儒雅,岂学邻翁但耕稼。
数亩荒畦手自锄,一卷遗经坐仍把。
厨中有粟床有书,万事浮云心澹如。
向人懒掉仪秦舌,避世翻轻沮溺徒。
方今圣代多推毂,玉帛戋戋贲幽谷。
我亦休耕汶上田,与尔相期在乔木。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书倪氏经锄堂》描绘了两个邻居的生活对比,以及主人公倪氏家族的儒雅生活态度。首句“西邻无牛长苦辛,东邻多牛今家贫”展现了邻居间贫富的鲜明反差,西邻因无牛而辛劳,东邻虽有牛却陷入贫困。接下来,“儿孙生小不识字,头白终为畎亩民”暗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强调了倪氏家族对子孙教育的重视,他们不愿像邻居那样仅限于耕作。
诗中主人公倪氏家族“累叶皆儒雅”,他们不仅亲自耕种,还坚持研读经书,体现了他们的文化追求和淡泊名利的性格。“厨中有粟床有书,万事浮云心澹如”进一步描绘了他们生活的简朴和内心的宁静。他们不慕荣华,不善巧言令色,更倾向于隐逸生活,视沮溺一类避世者为轻。
最后两句“我亦休耕汶上田,与尔相期在乔木”表达了诗人对倪氏家族生活方式的认同,自己也愿意放弃仕途,与他们共享隐居的乐趣,期待在未来的岁月里一同老去。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描绘,赞美了倪氏家族的儒雅风范和淡泊人生观。
枕上浮生过半百,短发毵毵霜样白。
西溪溪上旧家山,岁岁故乡归似客。
船头渐近古松门,云是吴均读书宅。
烟云半岭见层楼,峥嵘鳌顶蓬宫窄。
有人挂衲归盘陀,棱棱瘦骨真维摩。
几年面壁舌不动,忽然拍手演渔歌。
秋来满船载明月,直钩不钓闲鼋鼍。
一雨笠,一烟蓑,五湖深处任风波。
黄梅渡口水流急,救护心谁如老婆。
阴壑来悲风,薄莫吹急雨。
冥冥揽寒色,咫尺暗山路。
茅檐两三家,曲涧萦竹坞。
停车且问讯,欲止此何许。
老翁行步弱,扶杖倚门户。
问我官何忙,野宿今无所。
向夜号狐狸,深林啸豺虎。
甘心在择肉,闯首辄凭怒。
驾言往何之,一榻翁敢拒。
延我傍中堂,慇勤慰良苦。
解衣土锉旁,支枕憩行旅。
昏然饱安眼,境寂绝猜怖。
鸡声报明发,征车犯寒去。
呼灯别老翁,鼻息方栩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