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枕通灵气,全胜玳与珊。
眠云浑不觉,梦蝶更应安。
僧榻雨花乱,客衾霜月寒。
卢生如识此,岂复叹邯郸。
瓷枕通灵气,全胜玳与珊。
眠云浑不觉,梦蝶更应安。
僧榻雨花乱,客衾霜月寒。
卢生如识此,岂复叹邯郸。
这首诗以“瓷枕”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瓷枕的独特魅力和它带来的宁静梦境。诗人将瓷枕与珍贵的玳瑁、珊瑚相比较,突出了瓷枕的高雅与价值。通过“眠云浑不觉,梦蝶更应安”这两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表达了在瓷枕上安眠如同飘浮于云端,梦境中化身为蝴蝶,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接下来,“僧榻雨花乱,客衾霜月寒”两句,诗人通过对比,进一步展现了瓷枕的舒适与温暖。僧人打坐的榻上,雨滴仿佛化作纷乱的花朵,而旅人的被褥则在霜月之下显得格外寒冷。这一对比,更加凸显了瓷枕作为睡眠工具的优越性。
最后,“卢生如识此,岂复叹邯郸”一句,借用了唐代传奇故事《枕中记》中卢生的故事,表达了如果卢生能够认识到瓷枕的妙处,就不会再对邯郸的黄粱美梦感到遗憾。这不仅深化了主题,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故事的巧妙引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瓷枕的细致描绘,不仅赞美了其材质的珍贵与功能的实用性,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意象和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有一明珠光烁烁,照破三千大千国。
观音菩萨正定心,释迦如来大圆觉。
或如春色媚山河,或似秋光爽岩壑。
亦名九转大还丹,谓之长生不死药。
步步华严妙宫殿,重重弥勒宝楼阁。
墙壁瓦砾相浑融,水鸟树林共寥廓。
缺唇石女驾土牛,跛脚木人骑纸鹤。
三业三毒云去来,六根六尘月绰约。
所以然者本体空,谁言何似当初莫。
此珠价大实难酬,不许巧锥妄穿凿。
若要秘密大总持,只于寂灭中摸索。
几多衲子听蛰雷,几个道人藏尺蠖。
茫茫尽向珠外求,不知先天那一著。
何须重注脚注脚,也不恶好呵兄弟。
杜宇声随晓雨啼,海棠夜听东风落。
《西林入室歌》【宋·白玉蟾】有一明珠光烁烁,照破三千大千国。观音菩萨正定心,释迦如来大圆觉。或如春色媚山河,或似秋光爽岩壑。亦名九转大还丹,谓之长生不死药。步步华严妙宫殿,重重弥勒宝楼阁。墙壁瓦砾相浑融,水鸟树林共寥廓。缺唇石女驾土牛,跛脚木人骑纸鹤。三业三毒云去来,六根六尘月绰约。所以然者本体空,谁言何似当初莫。此珠价大实难酬,不许巧锥妄穿凿。若要秘密大总持,只于寂灭中摸索。几多衲子听蛰雷,几个道人藏尺蠖。茫茫尽向珠外求,不知先天那一著。何须重注脚注脚,也不恶好呵兄弟。杜宇声随晓雨啼,海棠夜听东风落。
https://shici.929r.com/shici/VhttdfawS.html
阴风猎猎满旗竿,白草飕飕剑气攒。
九姓羌浑随汉节,六州蕃落从戎鞍。
霜中入塞雕弓硬,月下翻营玉帐寒。
今曰路傍谁不指,穰苴门户惯登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