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僧南游》
《送僧南游》全文
唐 / 吴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战鼙鸣未已,瓶屦抵何乡。

偶别尘中易,贪归物外忙。

后蝉抛鄠杜,先雁下潇湘。

不得从师去,殷勤谢草堂。

(0)
翻译
战争的鼓声还未停歇,行囊已备好却不知该去往何方。
偶尔的离别在红尘中容易发生,渴望回归自然界的忙碌。
秋蝉在鄠杜之地落后,大雁却早早飞向了潇湘。
无法追随师父而去,只能在草堂中深情致谢。
注释
战鼙:古代的一种军鼓,这里指代战争。
瓶屦:瓶和屦,代表简单的行装,此处指准备出行。
抵:到达,此处引申为去往。
何乡:哪里,未知的地方。
偶别:偶尔的离别。
尘中:尘世,人间。
易:容易,轻松。
贪归:渴望返回。
物外:世俗之外,自然之中。
忙:急切,忙碌寻找。
后蝉:晚鸣的蝉,比喻迟缓。
抛:留下,舍弃。
鄠杜:古地名,位于今陕西,这里泛指北方。
先雁:提前南飞的大雁,比喻先行。
潇湘:潇水和湘水,位于湖南,这里泛指南方。
不得:不能。
从师去:跟随师父一同离开。
殷勤:诚恳,深情。
谢:感谢,告别。
草堂:简陋的居所,常用来指文人雅士的住所。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吴融的《送僧南游》,其中蕴含了对远行者深厚的情谊与不舍之情。开篇“战鼙鸣未已,瓶屦抵何乡”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通过军鼓和行囊的比喻,表达出送别时的心情波动和对远方的向往。接下来的“偶别尘中易,贪归物外忙”则描绘了与尘世告别的轻松,以及对于归隐自然的急切心情。

第三、四句“后蝉抛鄠杜,先雁下潇湘”采用蝉虫和大雁作为象征,分别指代僧人晚出发和早到达的场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送别时的惆怅与期盼。最后两句“不得从师去,殷勤谢草堂”,则流露出诗人对于不能随僧人一同出行的无奈,以及对那座临别赠言之地——草堂的深深感激。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送别时复杂而深沉的情绪。

作者介绍
吴融

吴融
朝代:唐   字:子华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生辰:850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猜你喜欢

留别李东园

云山之麓珠江隈,蹉跎行脚归乎来。

过桥一笑兴不浅,中途未到心先回。

大田多稼食轮转,东篱采菊天花开。

人生得此亦已足,旁观当局者谁哉。

(0)

挽刘东溪明府

六月飞霜天不知,贞魂浩气忽骑箕。

哀歌自挽陶彭泽,直道难容柳士师。

入社久虚三笑约,怀人空赋四愁诗。

东林寂寞吟庐闭,无复分题接席时。

(0)

丹霞十二咏·其十二片鳞秋月

片月分明属片鳞,天边何处别疏亲。

磨成破镜为圆镜,照见今人失古人。

指上不堪存幻见,空中无可着纤尘。

老僧老眼常如此,一度逢秋一度新。

(0)

题西山寺

此山得似故山无,城上閒凭景物殊。

半面高窗临睥睨,千峰晴雪见浮图。

旌旄影接幡幢动,钟磬声随鼓角孤。

登望正逢多垒日,问僧何地结双趺。

(0)

留别诸子还山·其二

七斤破衲五条衣,结束閒身上翠微。

满地风尘成老丑,一天雨雪独来归。

江山未辨谁宾主,今昨何曾有是非。

从此孤僧似孤鹤,出门长与白云飞。

(0)

客珠崖怀罗浮寄山中诸子三十韵·其十

岁暮方思住洞天,斧冰临涧煮寒泉。

半閒茅屋连朝雨,品字柴头一缕烟。

山色去心无咫尺,路岐回首已三千。

他时得遂投閒计,不拟将心更学禅。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徐淑 萧泰来 张志和 神秀 薛昭蕴 韩崶 刘绘 陈克家 端木国瑚 朱服 薛稷 孔融 文益 李存勖 程晋芳 赵惇 江天一 应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