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归从锦水,瓜果客前陈。
正及穿针节,新添乞巧人。
玉簪香出髻,云液暖当唇。
共惜天孙苦,年年隔汉津。
暮归从锦水,瓜果客前陈。
正及穿针节,新添乞巧人。
玉簪香出髻,云液暖当唇。
共惜天孙苦,年年隔汉津。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节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民俗氛围和情感色彩。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们在这一天的活动与情感。
首句“暮归从锦水,瓜果客前陈”,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人们从锦水边归来,瓜果摊前摆满了各种应季水果的画面。这里的“锦水”并非实指某条河流,而是借用了锦水的美丽意象,象征着生活的富饶与美好。瓜果的摆放,不仅体现了节日的热闹气氛,也寄托了人们对丰收与幸福生活的期盼。
接着,“正及穿针节,新添乞巧人”两句,点出了七夕节的特色活动——穿针乞巧。这一天,少女们会聚集在一起,通过穿针来祈求心灵手巧,同时也表达了对爱情的美好愿望。诗句中“新添乞巧人”暗示了参与者的增加,或许是因为节日的吸引力,或是因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深切。
“玉簪香出髻,云液暖当唇”描绘了女子们装扮的细节。玉簪是古代女子常用的发饰,这里不仅体现了女子的精致打扮,也暗含了节日的喜庆气氛。云液可能指的是某种美容饮品或香料,用于涂抹在嘴唇上,既增添了美感,也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最后,“共惜天孙苦,年年隔汉津”表达了对牛郎织女故事的感慨。天孙即织女,与牛郎每年只能在七夕这天相会一次,银河(汉津)成为了他们爱情的障碍。这句话既是对传统神话故事的引用,也是对人间爱情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美好爱情难以长久的惋惜之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七夕节的热闹与美好,同时也蕴含了对爱情的深沉思考,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佳作。
怨东风。
把韶华付去,秾李小桃红。
黄落山空,香销水冷,此际才与君逢。
敛秋思、愁肠九结,拥翠袖、应费剪裁工。
晕脸迎霜,幽姿泣露,寂寞谁同。
休笑梳妆淡薄,看浮花浪蕊,眼底俱空。
夜帐云闲,寒城月浸,有人吟遍深丛。
自前度、王郎去後,旧游处、烟草接吴宫。
惟有芳卿寄言,蹙损眉峰。
杖藜绝顶穷追寻,青山世路争岖嵚。
碧云遮断天外眼,春风吹老人间心。
大龙上天宝剑化,小龙入海明珠沈。
无人更守玄帝鼎,有客欲问秦皇金。
颠崖谁念受辛苦,古洞未易潜幽深。
神光不破黑暗恼,山鬼空学离骚吟。
我来挽仰一慨慷,山川良昔人民今。
安得长松撑日月,华阳世界收层阴。
听春教、燕颦莺诉。
朝朝花困风雨。
六桥忘却清明後,碧尽柳丝千缕。
蜂蝶侣。
正闲觅闲花,闲草闲歌舞。
最怜西子。
尚薄薄云情,盈盈波泪,点点旧眉妩。
流红记,空泛秋宫怨句。
才色何处娇妒。
落红无风限随风絮。
诗恨有谁曾遇。
堪恨处。
恨二十四番,花信催花去。
东君暗苦。
更多嘱多情,多愁杜宇,多诉断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