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桑采尽绿阴稀,芦箔蚕成密茧肥。
聊向村家问风俗,如何勤苦尚凶饥。
柔桑采尽绿阴稀,芦箔蚕成密茧肥。
聊向村家问风俗,如何勤苦尚凶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乡村生活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农事活动的细腻刻画,反映出诗人对底层民众疾苦的同情。诗中的“柔桑采尽绿阴稀”写出了桑叶被农妇们采摘得干干净净,只剩下稀疏的绿荫。"芦箔蚕成密茧肥"则形象地描述了蚕豆长势茁壮,豆荚紧密而饱满。这两句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致观察,也暗示了农作物的丰收与希望。
然而,接下来的“聊向村家问风俗”则转向了对乡间生活的探询,透露出诗人想要了解乡村社会真实状况的心意。而最后一句“如何勤苦尚凶饥”更是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尽管农民辛勤劳作,但仍然无法摆脱饥饿和困苦。这不仅反映出当时农村的贫困现状,也体现出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展现了王安石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同时也彰显了他作为一位政治家对于民间疾苦的关怀。
人生贵习勤,饱食岂为福。
检摄偶然疏,六气恣相逐。
结轖肠百转,轻车走鹿鹿。
有如牛鸣窌,怒风号寒谷。
海眼注狂澜,匡庐泻秋瀑。
和缓抽手视,弄人造化酷。
王君悯我瘁,持赠药半菽。
未达强试尝,瞑眩收效速。
戾气汨天和,干戈争蛮触。
水火正深热,生机日以蹙。
安得医国手,一解万民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