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下閒庭不蹋泥,但惊飞絮与阶齐。
一枝误失禽栖稳,三窟遥应兔迹迷。
填塞涧溪还地厚,壅培山阜觉天低。
寒光照应东窗白,咿喔应先报晓鸡。
欲下閒庭不蹋泥,但惊飞絮与阶齐。
一枝误失禽栖稳,三窟遥应兔迹迷。
填塞涧溪还地厚,壅培山阜觉天低。
寒光照应东窗白,咿喔应先报晓鸡。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冬的早晨,诗人想要走到空旷的庭院,却不愿意踏在泥泞中,只是惊讶于飞舞的棉絮与阶石齐平。诗中的意象给人以一种静谧而清冷的感觉。
"一枝误失禽栖稳,三窟遥应兔迹迷" 这两句写出了自然界在雪后的一种宁静状态,其中“一枝”可能指的是树枝,表达了鸟儿寻找栖息之地的困难;而“三窟遥应兔迹迷”则是说野兔(野生的小动物)留下的足迹相互呼应,但又显得有些迷茫,不确定。
"填塞涧溪还地厚,壅培山阜觉天低" 这两句描绘了雪后自然景观的变化,河流被积雪填满,地面变得厚实;而山丘则因积雪而显得更加雄伟,但同时也让人感觉天空似乎更为低矮。
"寒光照应东窗白,咿喔应先报晓鸡" 这两句则是对清晨景象的描写。寒冷的阳光透过东窗照射进来,映照出窗上的雪花一片洁白;而远处传来了鸡鸣的声音,是最早宣告破晓的一种生灵。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在冬日清晨的独特感受。
颓垣苍苍锁乔木,草满荒庭不容足。
坏檐破壁秋雨馀,蛛网萧萧风满屋。
黄衣道人出迎客,野态生疏脱拘束。
围棋尽扫一堂空,烹茶旋煮新泉熟。
弹琴对客客卧听,悦耳泠泠三四曲。
离骚幽怨松风悲,流水潺湲履霜哭。
日斜携手步空廊,鸣鸠相呼竹间宿。
黄昏门闭人语绝,空殿幽幽掩微烛。
我生资身最淡薄,每厌烦歊幸幽独。
何当不踏朝市尘,长伴高人种松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