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不知何代创,我今重见道场开。
一潭秋水毒龙卧,十里长松野鹤来。
花落自寻方丈室,月明还上众香台。
远公一去应难觅,细读残碑剥古苔。
古寺不知何代创,我今重见道场开。
一潭秋水毒龙卧,十里长松野鹤来。
花落自寻方丈室,月明还上众香台。
远公一去应难觅,细读残碑剥古苔。
这首明代诗人姚廉敬所作的《定山寺》诗,描绘了古寺历经岁月变迁后,依旧展现出的宁静与庄严之美。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周围自然环境的静谧与和谐,以及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传承。
首联“古寺不知何代创,我今重见道场开”,开篇即以古寺的神秘与历史感引入,表达了对古寺的敬畏之情。接着,“一潭秋水毒龙卧,十里长松野鹤来”两句,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手法,描绘了潭水的深邃与宁静,以及长松覆盖下的自然生态,野鹤的自由与高洁,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花落自寻方丈室,月明还上众香台”则进一步展示了寺庙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花开花落,自然循环,而月光之下,僧侣们在众香台诵经礼佛,体现了佛教文化与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
最后,“远公一去应难觅,细读残碑剥古苔”两句,以东晋高僧慧远的典故,表达了对古代高僧智慧与精神的追思,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通过阅读残破的碑文,感受着历史的痕迹与文化的传承。
整首诗通过对定山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也蕴含了对历史的缅怀与对文化的尊重,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